朱胥男:家庭教育需找回缺失的父教-父教,家庭教育--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9-04-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近,《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篇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专访在读者和网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这篇名为《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的文章中,孙云晓说了一句让很多家长反思的话:“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

中国为什么会缺少父教呢?父亲们没有投身于教育孩子的一个充足的理由是“忙”。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男人们在外面高唱“爱拼才会赢”,但结果往往累得半死依旧灰头土脸,回家之后哪还有心思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随后进行的网络跟进调查中,有将近70%的网友认为,导致父教缺失的原因是“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另有50.9%的人选择“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都是这个道理。

“忙着赚钱”,这个答案也集中反映出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思想误区,那便是以能不能赚钱作为衡量一个男人、当然也包括父亲成功与否的标准。换句话说,一个能赚到钱的父亲即使不能亲自教育孩子,这种所谓的“成功”也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教育效果。至于孩子的父亲有没有真正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则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父教缺失的客观原因不少,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主观因素。商品社会中,男人已经被“钱”拴得死死的,便乐得把这个课程甩给了孩子的母亲,甚至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思想上也不重视,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养孩子主要是管好吃穿,至于教育是学校该考虑的事情,书店里虽然有很多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但现在谁还有时间看这个。

教育子女应当是父母双方共同担当的义务,这一点应该无可否认。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父母在性别上的差异,使得父亲在很多问题上更趋于理性,而母亲则更趋于感性;父亲相对宏观一些,而母亲相对微观一些。母亲给孩子提供的多是温情、安稳和舒适,而父亲则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权威感、纪律感和约束感,这些差别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和判断力。

我们怎么找回缺失的父教?答案也很简单,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奉劝所有的为人父者,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孩子留出时间来。我们虽然不必像瑞典一样马上出台《父亲法》,但也有必要为与国际教育接轨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这一点很有必要。

父亲,这个称呼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成员,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者,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母亲。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父亲的角色就被赋予了很多义务和责任。成功的男人与称职的父亲,哪一个对孩子更重要?父教回归,这既是教育的期待,也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朱胥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