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双胞胎 求同还是存异-双胞胎--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8-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拥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宝宝自然是件幸福的事。而伴随这份幸福而来的,则是加倍的责任。两个孩子不但意味着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琐碎要准备双份,更意味着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会与教育独生子女有很大的不同。家有双胞胎,个性与共性,求同与存异,怎样教育才会让宝贝得到更健康的成长呢?本文将通过三个双胞胎的家庭教育为您解开答案。

双胞胎是个特殊的群体,不同于独生子女,不同于兄弟姐妹,对于双胞胎的教育问题,有人主张要“一碗水端平”,给孩子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进同样的班级学习,让两个孩子的一切都一模一样,互相帮助,齐头并进,一起成长;也有人主张保持孩子的独立性更重要,让每个孩子都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双胞胎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一起探讨——

太亲密 学会了“偷梁换柱”

五岁的双胞胎姐妹团团、圆圆不但容貌、声音一模一样,连行为举止都如出一辙。如果团团说饿了,圆圆也会急急火火地找吃的;如果圆圆着了凉,团团也会跟着感冒。也难怪,她们俩从小就在一起生活,分别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育,两个孩子利用“双胞胎”这个特点共同制造过不少“喜剧”,比如圆圆冒充团团给爸爸打电话要吃玉米,团团面对爸爸买回的玉米却一头雾水;比如妈妈给两个人喂药,团团就去喝两次口服液,而圆圆则吃两份糖衣片……这样的事总让大人哭笑不得。不但如此,两姐妹还在幼儿园玩起了“偷梁换柱”:团团不爱做数学题,每次口算练习,都让圆圆帮她回答问题;圆圆对学英语有点“怵头”,团团就“义不容辞”地为妹妹代劳。

一来二去,老师发现了问题,提出让两个孩子分班上幼儿园,并建议家长让她们自己选择不同的服装、文具等物品。老师提醒家长,双胞胎本来就有“心灵感应”一样的默契,很多方面会“不约而同”,而像团团、圆圆这样从出生就在一起生活的双胞胎,更要注意培养两个孩子的特性。如果双胞胎孩子总穿一样的衣服,接受相同的教育,甚至连生活方式也完全一样,就会使她们觉得“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很难把自己和对方分离开,影响自我认知的形成和独立人格的发展。

分开养 一见面就闹矛盾

刚刚结合不久的小家庭一下子多出两个孩子,常常会让年轻的父母手忙脚乱,平平、安安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因为两个大人都要上班,两岁的双胞胎无人照看,不得不在白天把他们分别放在姥姥、奶奶家,下班后再接回家。这种方式既能让孩子的父母安心工作,也不会让两边的老人过于辛苦,但时间一长,就发现问题了:晚上,两个人几乎见面就要吵架,轮番向父母“投诉”;早上,两个人常常要穿不同的衣服、鞋子,让父母在找衣服的时候很是头疼。更麻烦的是,兄弟俩的爸爸妈妈来自不同地区,两家老人所说的方言不同,尽管四位老人都按照孩子父母的要求尽量说普通话,但对一些具体事物的称呼还是有差别。比如对于“擦地的工具”,平平学到的说法是“墩布”,而安安则管它叫“拖把”。两个人都想“纠正”对方的说法,往往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被两个孩子的争吵闹得焦头烂额,但把孩子集中在一起照料,又不现实。

对于像平平、安安这样因条件所限必须分养的双胞胎,可以试一试“隔天轮换制”,让两个孩子轮流在两边老人的家里生活。这样,两个孩子就能拥有相同的生活环境,接受相同的教育,彼此的距离也就拉近了。两个孩子相处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对方有和自己不一样的玩具、食物或语言而产生矛盾。此外,双胞胎孩子并不一定要事事、时时保持一致,选择不同的衣服、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事物,说明他们有发展个性的要求,家长应当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给予正确引导。

“保持个性”不等于“拔苗助长”

聪聪和慧慧是一对人见人爱的龙凤胎,不过两个人的外表并不完全一样。聪聪比慧慧早出生15分钟,个子看上去也比妹妹高大,因此,妈妈对聪聪的要求就比对慧慧严格一点。聪聪必须吃完一碗饭,而慧慧吃不完也没关系;聪聪上楼时必须自己爬,而慧慧上到一半就可以让爸爸抱上去。每当两个孩子争吵起来,妈妈也总是先批评聪聪:“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购物时遇到两个孩子想要的东西不一样的情况,又告诉妹妹:“哥哥比你大,你要听哥哥的话。”不过,龙凤胎的爸爸不赞成妈妈的做法,他认为对两个年龄一样的孩子应当一视同仁,不应该有双重标准。

教育专家表示,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几岁,那么大的显然比小的心理成熟,家长要求大一点的孩子“谦让”“带头”。但是,双胞胎孩子的身心发育是一致的,先出生的并不比后出生的成熟多少,过于严格地要求“大孩子”无异于拔苗助长,虽然可能培养他的责任心,但也会造成他的不理解和心理不平衡,甚至怨恨父母;而对“小的”过于包容,或要求其顺从“大孩子”,则会导致其依赖心理严重。

家长对双胞胎在各方面的要求应当坚持公平对待的原则。如果遇到双胞胎在身体素质或性格特征上的差别过大这样的特殊情况,就要对孩子讲明道理,向他们解释“因为两个人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要求会不一样”,消除孩子心里的疑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