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后”与“90后”相遇-80后,90后--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8-10-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个学期开学,大学校园里迎来了第一批“90后”的大学新生,而负责迎接他们的多数是学校“80后”的辅导员。当“90后”遇见“80后”,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80后”眼中的“90后”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的年轻辅导员罗艳是位标准的“80后”。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罗艳,今年所带班级中一多半的学生都是“90后”。问到“90后”学生的特点,不善言谈的罗艳一下子就说出了多条新生的特点:有自己的见解、不惧怕权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喜欢与众不同、个性张扬,同时“90后”的抗压能力较差、自尊心很强。

罗艳说“90后”的学生很有“冲劲”,他们并不惧怕老师的“权威”,如果他们觉得老师说的不对或是做的不对,他们会立刻指出你的“错误”。但是作为“80后”,她对学生的这种做法并不感到反感,“年轻人就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因为年龄上相差不多,罗艳的学生很少称呼她为“老师”,而是亲切地叫她“学姐”,并且很乐意跟她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前不久,一名刚刚入学不久的新生找到罗艳,跟她说起自己家中父母之间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信任,罗艳很是感动,她说学生们很愿意跟她交流,因为学生正在面临的困惑或者问题,也是她曾经遇到过的,所以她可以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90后”的多才多艺也给罗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生开班会时,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并且发言极具想象力,很多学生还表演了自己的才艺。“现在的学生视野和知识面都很广阔,这给我们老师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学会教导他们,更要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里,像朋友一样跟他们沟通,”罗艳说。

“90后”眼中的“80后”

作为“90后”,今年9月,康潇阳考入天津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成为了一名大一新生。当时为她办理各项入校手续的两位辅导员同样是“80后”。现在,已经跟这两位老师成为了“朋友”的潇阳笑着说:“大家年龄相近,他们又没有什么老师的架子,所以很快就彼此熟悉了。”

刚刚开学不久,学校社团和学生会开始招新纳贤,各种各样的海报铺天盖地,这也让潇阳“花”了眼,最后她找到两位辅导员进行咨询,在两位老师的启发下,潇阳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社团。“我喜欢跟他们交流,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所以他们总能提供给我最渴望知道的答案。”除此以外,潇阳说老师们安排的活动,大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现在随着交流工具的逐步现代化,潇阳和同学们很愿意跟老师在网上交流。“刚开学,我们就都在校内网上进行了注册,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写在上面。”由于刚刚换了新环境,一时还不太适应的潇阳有一次在校内网上诉说了自己的困惑,但是不久后她发现,辅导员老师竟然在网上给自己留了言。“老师当时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并且给我讲述了很多成功学长的学习方法。”看过老师的留言,潇阳觉得自己又重新恢复了自信。“‘80后’的老师很少使用强制性的命令,遇到事情,他们会首先询问我们的想法,并且尊重我们的想法。我们很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潇阳笑着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