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不是拿把笤帚扫扫地”-志愿者--教育频道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的张翠翠这学期选了一门新课,系统学习如何开始志愿服务。张翠翠从学校了解到,这门在世界范围内统称“服务学习课程”的课是第一次走进中国内地的高校。
这是一门面向南开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向青年传授志愿者应该具有的价值和服务技能,积极推动青年到大学所在的社区参加社区服务,将课堂教学与服务结合,是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课程内容,不仅教人当一名合格的志愿者,还教人做一名出色的志愿活动组织者。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培训专家彭华民领衔主讲这门课程。她说,服务社会的意识是当今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彭华民教授认为,服务学习课程的主题应该因地制宜。南开首先选择以儿童权利保护作为主题,是考虑到中国的困境儿童问题较为突出,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值得关注。她说,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人类历史上受到最广泛认可的人权协议,中国是签约国之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写的《儿童权利多步培训手册》,成为课程的主要教材。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一半时间在教室里度过,另外一半时间则要到天津儿童福利院、和平区的社区进行儿童服务。最后一周的两个学时,再回到课堂演讲自己的学习实践报告。
彭华民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不是拿把笤帚扫扫地”那么简单。为了防止“好心帮倒忙”,针对志愿者开展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前,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都是临时的学生活动。“这是第一次有门课程告诉他们关于志愿者的学问,而这门课程还要帮助他们树立终生做志愿者的意识。”
在第一节课上,彭华民教授首先组织了一次“破冰活动”:每名学生在短时间内与前后左右的同学通过点头、握手、自我介绍而互相认识。让她吃惊的是,几名原本走错教室的学生,也被吸引到其中。很快,课堂气氛变得热烈温暖起来了。
这门课还“让学生带动学生”,选课者分为5组,来自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的5名高年级学生作为“种子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张翠翠就是一名“种子学生”,她说同学们的工作,包括帮助所在的社区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室”和“提高青少年抗逆力特色楼门”。
目前,世界各国著名大学多数开设了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课程,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不鲜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近日还宣布,学校正在考虑一项新计划,从2009年开始,普林斯顿将从录取的学生中选拔10%左右,支持他们到海外从事为期一年的义工活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