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关系 究竟该如何定位?
近日,网上传出中山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打骂、虐待自己学生的事件。中山大学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了部分内容属实。该事件被披露后,一时波澜四起。
而在几天后,另外一篇网络报道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中国政法大学一名博士生导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了激烈冲突,恶言相向。
这两起沸沸扬扬的事件,无疑引起了公众对高校师生关系的高度关注。
导师对学生不满意、学生对导师有怨言
大学师生关系备受关注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今天,由于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利益关系等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高校,这种师生关系更为复杂。
在大学,导师对于一名研究生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有的导师能给研究生不菲的资金做项目,让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过得充实而富裕;有的导师可以直接决定研究生的论文能否通过、能否顺利拿到学位;有的导师本身的学术魅力甚至能直接影响到他的研究生是否会从事学术研究。因此,在这个时代,利益相关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得不重视。
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每个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个博士生导师每年招进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数量可能达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个茶壶配二十、三十个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学生感慨,过去那种一对一的师生比已经过去了,所谓的师生如父子一样在饭桌上讨论学问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一位在本市一所高校带研究生的教授说:“严师出高徒,很多导师都是抱着这种心态来对待学生的,一方面,现在很多导师还具有一种学术传承的情怀,另一方面也是从学业上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但由于现在的研究生面临着就业方面的压力,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读书期间忙着实习、兼职,导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得不对学生施加压力,所以学生对这种毫不留情面的情况也往往有所抱怨。”
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导师对学生不满意、学生对导师有怨言的师生关系紧张现象开始出现。
六名研究生谈论自己的导师
同是导师,风格各不同
针对此情况,笔者对本市几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相关的采访,看看他们眼中的导师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与导师之间是何种关系。
能给打工也不错
众多理工类研究生在私底下都称他们的导师为“老板”。小坤是本市某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研二学生,他刚刚做完了一个项目,导师奖励了他一千多元钱。他非常自豪地说:“拿着这笔钱,我就可以和女朋友去北京潇洒一番了。”小坤认为将导师称为老板,没有什么不尊敬的意思,学生为导师做课题、帮导师完成项目,导师分给一些补助,这虽然没有明确的劳动关系,但事实上就是一种打工。小坤觉得能为导师打工不是坏事,因为现在的学生报考研究生挑选导师时,一般都喜欢那些有重大课题和项目的导师。为导师做项目,既可以挣到一笔补助,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他说:“现在出去找工作,在学校做过项目的经历还是找工作的重要筹码呢。”不过小坤补充说,给导师打工也得有选择,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确实能锻炼人,学生也乐意做。但是有些导师拉到的是一些单纯为了赚钱、只需要学生做一些反复性简单操作的项目,往往会让学生有所抱怨。
为导师打工让我的生活忙碌单调
同样为导师打工,同样是学工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研究生小张就不喜欢给导师打工。他抱怨说:“要是做项目,我从早上9点多钟就得到实验中心去,常常要忙碌到后半夜还不能休息。我的导师对工作有很大的热情,他不下班,我们几个学生也得奉陪到底。节假日还要加班工作,周末也常开会,有时候还要加班,太晚了就要住在老师的办公室里。遇到和导师外出调研,就免不了旅途劳累,有时只能在旅途中休息了。而且,时不时导师还要对我进行一番训诫,让我的心情有点受不了。相对于我的付出来说,导师所给的报酬并不多。挣得不多,生活忙碌,这样的生活有时会让我感到单调乏味。”
因为喜欢导师,我报考了他的博士生
相比之下,文科类研究生,尤其是基础学科的研究生,不用去实验室,也不需要给导师打工。导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南开大学研二学生小刘说:“在学术上,我和导师基本上是各干各的,导师只要求我的研究方向和他的基本一致就可以了。我的导师工作认真,学术严谨,常常一大早就在办公室呆着。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我可以随时去请教他,向他借阅文献资料。我的导师从事过宋明理学的研究,进入他的办公室,总有一种宋代理学家朱熹求教于程灏先生的感受,可谓如沐春风。每次从他的办公室出来,导师都送我到门口,亲切地叮嘱我慢走。他还时常请我和同门师兄弟一起聚餐。我们的文学院讲求‘学术兴院,品格育人’。我感觉即使自己愚鲁,学知识不够多,但和导师在一起,也会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今年又报考了他的博士。”
和导师一起过生日让我很感动
除了和研究生们讨论学业问题,那些经常和研究生一起谈论生活的导师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南开大学某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小陈告诉笔者,她很庆幸选择了现在的导师。她向笔者展示了一张为导师过生日的照片,上面6名学生围着导师举杯庆祝,真是其乐融融。小陈说,导师经常请研究生们吃饭,在饭桌上他们每次从学术问题一直聊到生活,无所不谈。“在本科的时候跟老师这样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现在到了研究生阶段,终于切身体验到教授的风范了。我感觉很不错。”据了解,很多研究生都表示,喜欢那些摆脱高高在上的架子、能与学生亲切交谈、平易近人的导师。
导师对我太严厉让我难以接受
当然,也有些研究生对导师教导自己的方式并不认同。李同学的导师是学术圈里公认的“牛人”。小李说:“老师对待别的学生总是春风满面,可是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往往摆出一副老派学人的作风,有点像旧社会的师傅带徒弟。其实我的导师的学问和人品我们十分崇敬,他对我们严厉我也可以理解,可和他在一起我总有种冷冰冰的感觉。他会不定期地叫我去他的办公室,询问我论文的写作情况。但是,每次我都有点诚惶诚恐的感觉,因为有些怕他。更过分的是,有一次,我在导师的课上小声地说了两句话,他就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声地训斥我,一点儿也不给我留面子。我毕竟都二十四五岁了,好歹都读研究生了,这让我当时很难过。我知道导师是为我好,玉不琢不成器嘛,但是要是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导师太忙碌,博士师兄代为指导
由于学术地位上的优势,很多研究生导师除了自己担任日常教学外,还担任了各种校内校外的行政职务。还有些导师忙着走穴,经常国内国外活动,因此事务繁忙,难以顾及研究生,也很难有机会和自己的学生详谈,进行相关的学术指导。小孙的导师是某商业大学的校级领导,她遗憾地说:“我的导师为人很厚道,对我们也很好,可就是太忙了。他要不那么忙就好了。”据了解,小孙的论文常常是其他老师或者博士生师兄代为指导,这让小孙觉得很遗憾。
在采访中,很多学生感慨自己的导师只顾自己的项目和事业,而得不到老师有效的指导,甚至发给老师的电子邮件都长期得不到回复,这让一些研究生对自己是否继续从事学术感到困惑。
观点与声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王毓珣(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为何师生关系变得如此复杂
有些高校教师缺乏教育素养
现在,高校教师的压力很大,要上的课很多,科研压力也大,还得带学生。一名高校教师光能搞科研不行,还得能教学生;光能教学生也不行,还得能搞科研。
我们的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往往过分重视所招聘教师的学位。很多高校教师并没有受过教学训练,也没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素养。一些教师不知道如何与学生相处;有的导师把自己的研究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想怎样就怎样;有的教师当导师了,什么都让学生做,甚至连寄封信这样的事情都让学生去做;有的导师做课题时,也不管学生喜欢什么,都得按照他的意思做,这样就造成了彼此之间的矛盾。其实,导师应该明白,学生是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的研究生制度正在改革,新招的学生开始收费了,而且费用不低。那么以后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复杂,因此需要更加谨慎处理。
如何营造良性师生关系
应从多方面予以保证
应出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还没有一部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条例。因此,需要出台这样一部规定,对高校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
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观,明确教师角色。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可以,但当学生走向学术专业化道路时,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压抑他。作为教师还应该学会心理调适,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应该学会减压,否则就有可能压力转嫁,环境不同,一下子就爆发了。
导师应过教学关
现在的导师应该过教学关,到底怎么教学生,得有些教学艺术,满堂灌不行,完全不管学生也不行。
学生应注意保持心态平和
作为学生本身,也应该注意在浮躁的社会里学会保持心态平和,与导师或者老师发生矛盾时,应该通过学校来处理,而不应该采取心理爆发式的方式,给彼此造成伤害。
健全国家的奖学金制度
国家应该建立和健全奖学金机制,可以通过各种减税制度筹集社会资金,增加高校的教学投入。在国外,各种奖学金机制很健全,学生可以不依靠家庭、不依靠给导师打工挣钱,完全靠自己养活自己,这样也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
完善高校评价机制
现在的教师,又要教学又要拿课题,拿不到课题,学校的年终评价就很低。因此应该进行高校评价机制的改革,对教师的工作量化,并设立教授职称的等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