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勿以爱的名义侵犯孩子隐私 沟通注意四维度-家长,孩子,侵犯--教育频道
“你凭什么侵犯我的隐私权?如果再这样,我就告你们!要不我就离家出走!”孩子这样警告家长的言语,想必不少中学生的家长不是第一次耳闻。家长怎样做才能既履行了自己的监护责任又不侵犯孩子的隐私呢?
◎个案故事◎
认为家长侵犯隐私中学生愤然离家出走
上个周五早上,第一节课刚上5分钟,北京某中学的张老师发现小飞同学不见了,早读的时候明明看到他了呀,她立即通报了班主任和德育处。通过调阅学校监控录像,老师们确认小飞在8:10偷偷从学校后门溜了出去。
班主任老师迅即通知小飞父母速来学校。在老师的询问下,父母诉说了这两天发生在他们家的争吵。
上周三学校组织外出活动,允许带手机,晚上回家后妈妈提醒小飞收起手机,上学时不要带到学校。第二天晚上回家后,小飞发现手机短信息被查看过。他去问妈妈,“是你看了我的短信?”
“我是关心你,担心你跟同学交往出现什么问题。”妈妈这样回答小飞。
“你侵犯了我的隐私,我都可以告你了!”小飞不满地说。
“小孩家有什么隐私?告吧,看有哪儿理会你这小孩家的事。”妈妈也生气了。
两人的争吵不断升级。“你要想我们不再管你,你最好就别回这个家!”妈妈如此愤怒地说。
“谁想到他会当真了,现在我真后悔当时说出那样的话。”说什么都晚了,赶紧把孩子找回来吧。
◎新闻调查◎
65%中学生隐私曾被侵
“有多少同学认为父母曾经侵犯过自己的隐私?”在北京八中怡海分校30名上“成长的烦恼之隐私”课的初三学生中,有14名同学马上举起了自己的手,另外还有几个学生犹豫了一下把手又放下了。
来自北京十一学校的政治老师王金凤对全校300多名初二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65%的学生表明自己的隐私权曾经被侵犯过,其中有3名学生还说隐私权经常被侵犯。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学生被侵犯隐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被经常提起的偷看日记已经退到第三位,翻看手机短信和QQ聊天内容则上升为第一位,另外还有偷拍等侵犯隐私的方式。
◎学生表态◎
家长要实行监护权最好能告知一下
中学生对家长侵犯隐私反应激烈。
“妈妈偷看我的QQ聊天记录,可是她还不承认。”一名初三男生义愤填膺地说,“为了表示我的愤怒之情,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吃饭。”另一名男生说,家长偷看手机短信后总是要问“谁谁是谁,此后我们总是要大吵一架。”北京十一学校一名初二女生对父母查看自己的网页记录表示寒心:“很明显,父母不信任我,也不尊重我。”
在北京十一学校举行的“尊重与维护隐私权”课堂上,面对众多听课的家长,学生们这样说:“家长要实行监护权,最好能告知一下,这样才能不侵犯我们的隐私权。”
但是面对家长随后的问题:“如果家长告知了,有多少同学愿意被监视?”学生们哄然笑了。
◎专家支招◎
四维度与孩子沟通避免有侵犯隐私之嫌
这是一个维权的时代。即便还处于被监护年龄的孩子,也有强烈地保护个人隐私的愿望。家长怎样才能避免因实施监护而侵犯隐私,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呢?
“作为父母,应该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发展上本来就具有封锁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家长应该允许孩子保留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因为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心理老师张岚说,“家长应该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权,应该信任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学习、人际交往等问题。”家长如果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最好通过交流、谈话等来沟通思想,不宜盲目怀疑,也不宜私自查看孩子的私人信息。张岚老师建议: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四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时间。家长最好是经常与孩子沟通,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家长是关注、关心他的,他在家里是最有安全感的,孩子自然会有愿望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维度是地点。除非孩子提出有很隐秘的话要跟家长私下里说,一般不宜跟孩子关起房门严肃对话。在那种情景下,孩子一般会有被审讯的感觉,因而,最好是在家里比较宽松的地方,一家人坐下来,轻松地说说话、聊聊天,既能融洽气氛,又能从中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
第三个维度是内容。轻松活泼的内容主要有关于学校生活、社会见闻、家庭建设等,这些内容能活跃家庭气氛,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深度会有很大的发展,关注现实社会、关注自我价值等方面精神需求会越来越明显。这时,家长应多与孩子讲述父辈们的人生经历,阐明你的人生哲学,探讨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等。
第四个维度是沟通的态度。家长最好是感同身受、心平气和。父母要把自己当作孩子,去感受他的感受,体验他的体验,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同时沟通时一定要先心平气和,如果孩子出现了某些很让人生气的问题,家长最好将问题先放一放,等大家都比较冷静的时候再妥善解决。
其实,只要家长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地爱孩子”,孩子才不会与家长玩捉迷藏游戏来保护自己的小秘密。另外,家长最好通过阅读相关法律条文或书籍,了解自己的哪些行为属于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家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因此造成的亲子之间的“冷战”现象,避免孩子因感到侵犯隐私权无法忍受而采取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邓兴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