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图)-家庭,教育,误区--教育频道
日前,在第二南开中学大会堂举行了名为“推动世界的手——让花开,蕴成就之果”大型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主讲人是资深青少年成长训练专业导师、心理咨询培训讲师曹廷珲。曹老师还是全国首家青少年成长素质训练体系“生命树成长训练”课程体系的创始人。曹廷珲说:“很多父母总是苦恼,我们创造了生命却难以让生命更精彩;我们付出了爱,却收获不到爱的果实。”他指出了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误区,同时也介绍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子观点。
恶性比较会带来恶果
曹廷珲认为,目前有80%左右的家庭还没有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而且很多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误区的后果。误区之一就是恶性比较。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孩子平时学习不好,可有一次拼命学习,最后考了90分。他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面前,告诉妈妈他考了90分。这个时候,他的妈妈和很多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班有考100分的吗?”而当孩子有一天终于考了100分的时候,父母往往又会问:“你们班有几个人考了100分?”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表扬,以此肯定自己努力的价值。而父母却习惯了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而绝不会去拿自己孩子的优点去比别的孩子的缺点。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在悄然发生变化,自信心没有了,且这样下去,往往不会使孩子奋发图强,反而让他慢慢产生了一种嫉妒心理,不会用正当的手段去超越别人。
曹廷珲接着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小男孩经常被父母拿来与自己的哥哥做比较。每次父母都会对他说:“你看哥哥学习多好啊!”久而久之,每次参加家庭活动,小男孩总会问:“哥哥去吗?如果哥哥去我就不去。”有一次考完试,小男孩十分开心地跑到父母面前,父母以为他考出了好成绩,可没想到小男孩十分高兴地对父母说:“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哥没及格!”这就是恶性比较带来的恶果。
物质奖励是不当的爱
父母应该善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比如可以经常拍拍孩子的肩膀,直接告诉他,爸爸妈妈有多爱你、多喜欢你。但很多父母都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出这份爱。有时候,这会导致孩子学不会爱。
爱是无条件的,但有些父母常表露出一种有条件的爱,比如常对孩子说,如果考好就会奖励什么东西。曹廷珲认为,这种物质奖励交换方式是成年人的交往方式,用来教育孩子是不当的,因为这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学会了物质交换。而这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孩子往往到了初中便不会主动学习了,因为孩子要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比如想要女朋友、不切实际的物质需要等,但有时候父母又给不了他这些东西。
爱应是一种整体的接纳,包括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和缺点。父母应用一颗伟大的心去拥抱一颗不伟大的心,“爱意味着恒久的忍耐”。同时,父母应和孩子在相处中形成一种平等的爱的关系。
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
父母要善于表扬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但表扬孩子也需要技巧,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考出好成绩时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我很高兴”,“继续努力”等。这样的表扬并不一定会对孩子起到鼓励的效果,因为这些话让人看来,父母仿佛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努力。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习惯于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敢讲真话。如果父母把这些话换为“你太优秀了”或“我真为你高兴”等,则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表扬孩子,最重要的是,应该表扬他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表扬他的天赋。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人们刻意地拒绝去表扬孩子的天赋,因为他们认为,天赋是上帝赐予孩子的,与孩子没有任何联系。如果表扬了孩子的天赋,则会使孩子不知进取。
父母爱孩子不能没有自我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特别是母亲常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她们经常会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往往这样的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曹廷珲认为,这样的父母也是不健全的。其实,父母和孩子就如同三棵树,父母是两棵大树,孩子如同夹在中间的一棵小树,如果两棵大树将小树笼罩,则三棵树都不会发育正常、不会快乐。最好的办法是,三棵树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摆正自己生命的价值,父母和孩子都变得健全,从而孩子也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找到人生的价值。
“短板”教育易让孩子没自信
每个人都需要被一种信念支撑和推动。因此,父母应该提高自己的修为,用积极正确的信念来教育孩子。然而在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往往借鉴“木桶原理”,采用“补短”的方式。因为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板,于是很多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重点放在了孩子的短处上,使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短处上。一个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要开始学会否定自己,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是越补越短。其实,培养出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才能使孩子成功,“没有发现孩子的优点是家长的罪过”。如果父母经常发现孩子的短处,久而久之,孩子被催眠,逐渐失去了自信。
父母不妨借鉴“山峰原理”,采用“扬长”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为优点可以辐射其他缺点,也可以帮助孩子控制其他缺点,提升孩子人生的优势。也许你的孩子只在某一方面优秀出色,父母可以一点点地放大孩子的优点,使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
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
现在,有些父母经常发现,有些孩子特别不爱听老师的话,仿佛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没有缘由的抵触情绪。其实,原因可能来源于我们的父母平时无意中在孩子面前指责过老师。比如有的家长开完家长会回来会跟孩子说:“你们班怎么找了这么一个老土的老师?”还有的家长可能因为与老师的观点不合,甚至冲到学校当着学生的面与老师争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摧毁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老师丧失了威信,无法使孩子相信老师并向老师学习。这是一些父母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战斗
曹老师说,教育孩子的过程就如同一场战斗,时刻面临风险、失败、机遇、胜利。在战斗的过程中,往往父母的精明、强势会导致孩子无崇拜。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事业很成功的父母,在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够强时,或达不到他们的希望时,他们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是打、骂和强迫等,这常使孩子失去了自尊、信心和勇气。这些在家中与父母战斗失败的孩子,也会失去走出家门去与别人“战斗”的勇气。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战斗中,父母战胜的应该是自己,要学会放弃权力和虚荣,必要时哪怕输掉自己的尊严和自私,弯下尊贵的腰,为的是不让自己的孩子一出家门就觉得很失败。
找到教育孩子20%的关键点
教育孩子成功,80%来自努力,而另外20%也是一些关键因素。那么父母如何才能找出那些平时我们忽略的20%的关键点,使孩子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首先,我们应了解大脑的秘密,掌握高效率使用大脑的规律。曹老师特别推荐了一种脑电波音乐(如罗扎诺夫高效记忆音乐),这种音乐往往是连续不断的管弦音乐,听者感觉如同被水包容一样,可使心态恢复安宁、平静,这种音乐还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等症状。其次,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类型分为三种: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即尊重孩子的客观性和本性,做到因材施教。学习能力有六大指标,分别是:阅读、记忆、分析、理解、选择和判断。其中,阅读和记忆是基础。这些能力并不是孩子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家长耐心的指导。再次,父母还应找到孩子的优势方面和特长领域。
曹老师的青少年饮食观
曹老师建议,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结构,不宜让孩子吃大量的肉等酸性食物,吃太多的酸性食物会导致困乏无力,可采用豆类、海洋食物等来代替或补充动物蛋白;多吃果蔬,多食用碱性食物,因为碱性食物可使脑细胞活跃奔放。另外,很多孩子都爱喝碳酸饮料,但是喝太多的碳酸饮料会让大脑老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