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让“父亲教育”回归家庭-父亲,家庭,父亲教育--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7-09-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社会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王志辉指出,缺少父亲关心和教育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将影响其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与上级领导的沟通能力。

家庭教育中父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母亲教育起到互补、协同的作用,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更愿意和父亲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

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4.母亲与父亲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并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

“因此,父亲应该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理动力的主要源泉。但这并不是要求父亲完全替代母亲的角色,而是要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孩子的‘社会化’上,帮助孩子认识和适应外面的世界,逐渐走向成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