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打工”易“实习”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7-07-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边是难找到对口实习单位,另一边是干家教等短期打工工作轻松收入高,今年暑期,兰州大学中文系学生李菲最终选择了和同学一起进入家教市场站街等雇主。

李菲的情况代表了大学生在假期实习的一种无奈。由于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把工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作为招人的重要标准,很多大学生甚至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实习生涯。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假期很多大学生能选择的大多是家教、零工这样的工作,“实习”最终变成了“打工”。

“扎堆”干家教

在天津图书大厦门口、八里台立交桥下和一些马路路口,自行车上挂着或手里举着一块写有“家教”牌子的大学生到处可见。记者采访发现,学生们大量涌入家教市场,导致市场过于饱和,大量学生天天苦等也难以揽到活儿,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

一名在新华书店门口“等活儿”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从放假开始就在这里等,但一直没人光顾,“主要是干家教的学生太多了。”

在“站街族”中,南开大学政法学院的王晓霞是幸运的,因为她才站了2天就找到一份家教工作。她告诉记者,自己特别想到法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但自己在天津这边没什么关系,靠自己很难找到这样的单位。虽然家教收入基本能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但是感觉家教对自己的锻炼作用有限,很难积累社会经验。

记者在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宣传栏也看到,各种假期兼职、打工的海报铺天盖地,但最多的是家教,此外主要是散发传单、推销员、服务生等,与专业相关、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非常少。

无奈的选择

记者从兰州大学就业办等部门了解到,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和未来发展规划单位的过程远没有那么容易。大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面临着2个现实难题:首先是大学生自己获取信息难;其次是实习的成本难负担。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设有分校,这些分校往往是本科阶段学生就读,距离主城区还有一定的路程。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实习单位都在市区,由此产生的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等,给很多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学生带来了负担。

在一些招聘会上,不少企业都愿意录用有经验的人,为了跟企业的这种需求接轨,兰州商学院的大三学生李丽几乎每个假期都要去找兼职或实习单位,为的就是在毕业前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可几个假期下来,效果并不理想。

李丽告诉记者:“要想找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兼职或实习,没人没钱没关系,光靠自己单枪匹马,真是太难了。”

毕业于南开大学政法学院的万洋坦言,大学4年没有人总愿意做家教,都希望能在假期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实践机会,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很多人才无奈选择做家教。

学校应多负些责任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指出,学校有责任针对暑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求,多组织社会单位与学生的对接活动,帮助学生延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同时,建立针对校内学生的专门服务机构,对于有用工需求的校外用人单位,由学校出面,对营业执照、用人信息等进行核实备案后再向学生推荐。另外,学生自己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与社会的对接面,从中发掘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机会。

一些专家和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学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建立灵活多样的实习机制。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更愿意尽早掌握实践经验,而不是等到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因此,学校需要适应这一需求的变化,变统一的毕业实习为更加灵活多样的实习安排;二是借助更多社会力量和平台,实现学生与实习单位间需求的对接。目前,浙江等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大学生假期实习网上招聘会。学生需求和企业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对接,效果明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