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近半数未成年人常看短视频 家长须监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我们班的女生上网基本上都看短视频。”6月9日晚上,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高坐在自己的书桌前,一边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一边摆弄着一支浅绿色的笔。

我们班的女生上网基本上都看短视频。 6月9日晚上,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高坐在自己的书桌前,一边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一边摆弄着一支浅绿色的笔。

像小高这样的未成年人,去年总计有1.75亿人使用互联网。

近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经常收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46.2%。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经常收看短视频,久而久之容易成瘾,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要降低未成年人因此受到的危害,须依法赋予家庭、学校、政府等各方相应责任,其中家长应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担起子女上网监管责任。

看短视频现象普遍

长此以往影响三观

小高第一次看短视频是在四年级上学期。

一天晚上,她在手机上下载某视频软件,看了一段关于宠物的短视频, 看完也没什么感觉 。

得知女儿在手机上看短视频后,小高的妈妈王女士有些意外,但并没有表示反对。

妈妈有时跟我一起看那种好玩儿的短视频。 小高说。

她还曾经追过短视频,主题是一位女士与一只金毛犬的故事, 因为这个视频写着 未完待续 ,我就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 。

今年年初,王女士觉得女儿看短视频 有点勤 ,劝说她卸载短视频软件。

在小高看来,她看短视频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也就30分钟 。但在家长看来,看短视频过于频繁,总时长加在一起并不短,何况短视频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有些非常庸俗,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于卸载短视频软件,小高虽然不太高兴,但她也知道 有的短视频不好 。

如今,学校已经复课,小高每天上学、放学之外,只是偶尔用手机和同学聊聊天、玩玩游戏。

据小高介绍,班里的女同学基本上都看短视频,看完之后 还模仿短视频里面的人的手势、动作、说话 。

王女士证实,她周围的孩子看短视频现象 挺普遍 ,还容易上瘾。其中一个孩子天天看短视频,家长无奈之下把他送进一所管理严格的寄宿制学校。

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更甭提孩子。 王女士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

近日,基于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34661名学生抽样调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调查显示,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未成年网民中,有74%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其中有上网手机的为63.6%。 2019年未成年网民在互联网上经常收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46.2%,较2018年提升5.7个百分点,仅次于听音乐和玩网络游戏,成为使用最普遍的网络娱乐之一。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未成年人群体正处在角色知识技能学习、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如果长期收看短视频,不仅可能荒废学业,还可能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极易造成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阻碍未成年人人际关系建构,其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更可能成为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 郑宁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尚未形成,长期看短视频之后的模仿,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工智能定制推送

学校家庭教育缺失

短视频对触网的未成年人的影响,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2019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明确要求: 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采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时间予以限制,设立未成年人家长监护系统,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这是我国首次在网络短视频行业明确规定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2019年3月,国家网信办指导主要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截至当年10月,国内共有53家短视频平台上线 青少年模式 。

在 青少年模式 下,每日22点至次日6点,短视频页面会进行锁屏,未成年人无法使用该产品,而且在 青少年模式 中无法进行充值、打赏、购买等操作。

在郑宁看来,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加大对短视频平台内容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未成年人触网有了更多安全保障。

但郑宁认为,未成年人长时间观看短视频的原因更值得关注。未成年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后,会在心理层面有强烈的需求,短视频的内容新奇多样,满足了未成年人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的基本心理需求。

网络短视频平台的智能推算系统是导致未成年人长时间沉迷于短视频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会造成未成年人群体认知的片面化,对信息的判断和思考能力降低。 郑宁说。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也认为,短视频题材内容丰富,且能够依据人工智能算法针对用户兴趣偏好定制推送内容,使得很多未成年人可能因受吸引而沉迷。同时,短视频网站是内容发布和运营平台而非创作方,平台的内容均为用户主动上传,这个过程中很难避免未成年人收看到低俗或不健康内容。

据郑宁观察,学校和家庭对于网络短视频使用的教育缺失也是原因之一。目前,一些学校和家庭疏于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短视频进行教育,甚至不少家长自己也沉迷于短视频。

依法构建责任体系

赋予家长监管责任

根据抽样调查数据,不同学历段未成年网民收看短视频的情况也不一样。

其中,小学生网民收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38.3%,初中和高中生网民分别为52.7%和52.4%,中职学生网民达到70.3%。

此外,小学生网民在工作日日均收看短视频超过2小时的比例为6.3%,初中、高中生网民在工作日日均收看短视频超过2小时的比例则为10%和13.8%。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有49.2%的未成年网民表示经常被家长限制上网时长。另有8.3%的未成年网民称上网时长没有受到家长限制。

在郑宁看来,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需要结合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政府不但要依法构建起平台性互联网企业的责任体系、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还应当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让家长真正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

朱巍认为,未成年人长时间收看短视频,责任主要在家长。比如短视频平台开通 青少年模式 之后,未成年人能不能开启这种模式,监管职责在家长。

在朱巍看来,当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家长给未成年人的应该是一部干净的手机,而不是一部可以随意登录短视频平台和游戏网站的手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责任不在平台而在家长。

家长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在解决未成年人长时间收看短视频问题时,家长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朱巍说。

在朱巍看来,我国目前关于短视频平台的相关规定规范层级太低,建议尽快由国务院颁布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条例,依法赋予家长相应的监管责任,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收看短视频,将短视频带给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 陈 磊 见习记者 刘紫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