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张废纸”的奖状 家长也要炫耀
在高度重视孩子素质培养的当下,让孩子学习一两种甚至更多艺术门类,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抓住家长心理,组织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凡参赛都能获奖,不少孩子拿奖拿到手软。一些家长则有难言之隐,有的甚至大呼上当。
大奖赛泛滥,是因为家长-培训-比赛已形成 竞赛产业链 。虽然,近年来随着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不得与竞赛、培训成绩挂钩, 竞赛产业链 已经切断了 学校招生 这一环,但由于家长育儿存在严重攀比心态,各种名目繁多的大奖赛并不愁市场。
很多培训机构的招生 卖点 ,就是参加培训后可以获得某大奖赛的奖牌,而这类大奖赛往往就是机构自己组织,以竞赛获奖 抚慰 家长焦虑的心,也继续用竞赛获奖来招揽生源。治理泛滥的 大奖赛 ,需要加强监管、规范竞赛,更重要的是,家长必须理性对待子女成长。
为规范竞赛,教育部门实施了白名单制度。媒体曝光的 大奖赛 并没有进入规范竞赛的白名单,也就是说,这些竞赛并没有什么权威性。参加竞赛的家长,有相当多也清楚地知道,这些大奖赛就是机构自己组织的, 山寨 意味很浓。可是,他们依然争相送子女参加,并在孩子获奖后,竞相展示参赛的 丰硕战果 。所谓的 难言之隐 就在于此。这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还给孩子不诚信、沽名钓誉的反面示范。
怎么理解这样的心态?不妨看一下朋友圈的网络投票拉票。近年来,在学生竞赛活动中,采取网络投票的不少,而网络投票很多就是朋友间拉票,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但家长却乐此不疲,每天定时发红包请群友投票,再在朋友圈晒投票结果。有如此心态的家长,花几千元买一张虚假的获奖证书,也就毫不奇怪。
可以说,机构充分地分析了家长的心理。只要家长这种焦虑、攀比的心态存在,不管媒体怎么曝光,还会有家长前赴后继。
当然,也不排除有家长确实想通过竞赛检验子女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这也是民间组织相关竞赛的价值所在,但竞赛必须规范、公正、严肃,真正发挥激励孩子兴趣的作用。与此同时,家长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应该回归兴趣本身,不能将兴趣功利化,把获奖作为发展兴趣的追求。我国决定从2020年起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特长生招生,明确招生不得与竞赛、证书挂钩,就是希望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真实兴趣的培养,不是 特长招生兴趣 ,也非 竞赛兴趣 。(熊丙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