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招生形式 千万别丢了大学的精神内核
海报上,漫画风的男女主人公默默对视: 意外得罪面试考官,被霸道总裁百般刁难。没想到得知她是XX大学的毕业生后,总裁竟然把她夸上了天 。
唯美的画面,暧昧的内容,曲折的情节 别吃惊,这不是网络言情小说剧情,而是最近走红高考招生季的 土味招生海报 海报下方,赫然放着该大学的校徽、 去报考 等字样。
近日,随着高考结束、成绩逐渐公布,全国各大高校进入招生季,也例行发出了 欢迎报考xx大学 的招生文章和视频。和校方的严肃风格不同,各校校友们纷纷自制招生海报,走出了一条 野路子 :他们将招生文案做成表情包、小广告、游戏、小说等,甚至热度远超学校精心制作的各种招生宣传。
但在引来关注之余,这样的 自发宣传 也招来质疑。一位学者向记者直言: 太辣眼睛了,简直丧失了大学基本的格调。
土味招生 海报走红,该赞还是该怼?新媒体语境下,什么样的招生宣传能打动人心?高校又该如何借助网络文化的热度和自身专业的话语体系产生协同,传播出一个既能彰显大学文化,又被大众关注的招生形象?
土味招生海报 上热搜
众多 土味招生海报 中,先被顶上热搜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Wayne同学的作品。
据报道,今年6月5日,他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发表了文章《快高考了,我帮交大做了几张招生海报》。其中,有视觉冲击感强烈的 椰树牌 风格版海报、仿 电线杆广告 版海报,还有频频在网上弹出的 网站页面推广版 海报。因为取材自现实生活,再加上海报上对学校 闵行公园大学 喜爱赛艇、校车难排 等 自黑式 调侃,迅速走红网络,引起其他高校的同学模仿,众多风格竞相涌现
有 藏头诗系列 ,很多高校挂出了《给高考生的几点建议》的帖子,每个建议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 欢迎报考XX大学 ;
有 大学改名 系列,陕西师范大学晒出西瓜照片,自黑改名 陕西吃瓜大学 ,河海大学则改名为 河海蹦迪大学 ;
还有网页垃圾广告风,迷乱的配色,配以 坐拥市中心还能依山傍水,爬山逛街公交通通两元 等文案
笑崩了,有同学调侃 今年的招生广告都被霸道总裁承包 了。 北京某高校学生刘琦告诉记者,她和身边同学都觉得这样的宣传方式很新鲜,但也有一种 学校被玩坏了 的感觉: 现在的大学生、高考生都是 00后 居多,我们平时在QQ空间里就经常看到这种像 牛皮癣 一样的页面弹出,不会点开但也特别熟悉,所以看到这样的改编都觉得挺有意思。
但记者也发现,尽管对于围观网友来说, 土味视频 特别好看,可对于考生及其家长来说,这并非招生政策的精准传播,也没有呈现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参考价值并不大。
很无聊,没什么有用信息,博人一笑而已。 山西家长李娟婷告诉记者。
甚至有高校学者觉得这样的改编很不妥当, 拉低了高校品位 : 高校教书育人,什么时候和这些低俗的东西挂钩了?
海报改编,该赞还是该怼
土味招生海报 缘何走红?到底该赞还是该怼?
某种意义上, 走红 背后是一种流行文化的结构与重构。 有从事新媒体研究的学者认为,网友们利用旧元素与高校招生场景结合,让招生海报改编成功 出圈 ,正是因为切中了受众共同的 记忆点 : 再加上传播行为自带的社交元素,就能快速在相同的年龄群体中获得认同感。这虽然挑战了主流的宣传方式,但不妨看作是一种话语体系的变革。
但采访中,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尽管获得众多围观,甚至观看量远超一些高校出品的宣传片、宣传海报,但这种招生宣传仍有不少可改进之处,别只顾 玩梗 ,丢了大学精神内核。
高校如何进行招生宣传,里面大有学问,也很能反映学校的传统、格调和理念。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认为: 在自媒体语境中,不管是高校推送,还是学生出品,还是不应以迎合大众方式降低大学文化的品位和格局。
你是更关注漂亮师姐、极速快递、美味小龙虾,还是更在意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对高校、受众,这都是一种导向,不能在恶搞的狂欢中迷失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增岽表示,要警惕这种不涉及高校根本、只负责卖萌搞笑的 小龙虾文化 的泛滥: 比如有些学校的招生宣传文案,赫然写着 学姐会卖萌,学妹很可爱 学长要走了,学姐交给你 等,乍一看觉得 接地气 ,实际上却影响了受众对该校大学文化格局的认知和理解。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余潇潇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在她看来,大学招生宣传形式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在宣传创意中融入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涵、传达大学的价值理念: 不能一个宣传片、宣传海报做出来了,把名字换作另外一所学校,也完全不违和。如果单凭大场面、大制作,甚至在宣传片中通过 滤镜 过滤掉了真实的大学生活,仅呈现美好的一面,为了宣传而宣传,可能会千校一面,无法突出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
招生宣传应精准传达核心育人理念
一个好的招生宣传,真正吸引、打动人心的是什么?
一是准确,要真实地传达自己学校的信息、诉求,真实表达自己的招生标准,讲清楚你想要的人才是什么样的;二是独特,要跟自己的文化、传统、品位相契合,不要照抄模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招生需要精准定位,这两个要素至关重要: 然后再研究当下学生喜欢什么、流行什么,让自己的语言跟上学生、让自己的理念引领学生。
杨增岽表示,在招生过程中,如何准确、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育人理念体现高校智慧: 一所大学能影响学生的就是育人理念。目前很多学校的宣传还是简单停留在浅表层面,体现更多的是一种交换关系,比如 你给我一个孩子、我还你一个胖子 你选择我们,我培养你成才 ,并没有深刻传达出大学的核心理念和使命感,这需要进一步挖掘。
在余潇潇看来,在这一点上,国外有许多大学的做法值得参考: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在大家眼中一向是一个科技感非常强的大学,于是它的所有宣传都围绕这个精神内涵展开,连新生录取放榜的日子都是放在3月14日 Day 。所以,高校宣传片还是应该围绕着学校本身的精神内核来展开,通过宣传片,探讨、挖掘、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精神内涵,可能更有意义。
事实上,不少国内高校也对此进行了努力和尝试。今年招生季,清华招生宣传片《从一到无穷大》也狠狠地 刷了一次屏 。
宣传片缘起是我校教育研究院史静寰课题组发布的《关于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系列研究和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8年,全国本科高校中第一代大学生比例始终在70%以上。而由于家庭文化资本相对较低,这些一代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会遭遇许多的挑战和困难。在清华就读的一代大学生也是如此。在更多地了解了这些一代大学生后我们发现,尽管经历了挫折和不适应,但在清华的四年期间,他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余潇潇表示,通过宣传片,希望传递出清华的理念和价值观,也想传递出对全国所有学子的一种期望和肯定: 清华一直想给学生好的培养,希望他们用这个 一 ,去连接无穷,创造国家和人类发展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更希望让中国的 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能肯定自己,努力去实现更大的目标,做更多的 第一个 。
还有不少招办主任表示, 土味招生 的走红,也启迪高校不断创新形式,朝着活泼与严肃融合、创新和实用兼具的目标努力,不能一味拔高,也不能一味下沉: 如果不加以转换,招生广告所传递的大学文化可能就是曲高和寡,不被接受。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特征发生着深刻改变,受众需要更多内涵丰富、形式创新的信息产品。 除了被刷屏的学生作品外,上海交大招办主任王琳媛告诉记者,今年上交大以全新形式推出《了不起的工科》原创系列视频,以前沿科技、科研场景、硬核画面,充分展示学科专业特色,通过学校全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引发关注和好评: 我们的招生宣传希望以融媒体为视角,围绕新增学科专业、专业报考指导、人才培养创新举措等核心内容,积极探索原创宣传片、短微视频、在线直播等形式创新,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地呈现学校风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