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儿童网络欺凌 学校教师应发挥更大作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当下,虚拟空间针对儿童的网络侵害行为屡见不鲜,其中网络欺凌对儿童的影响尤其需要关注。网络欺凌的概念由“cyberbullying”翻译而来,也有“线上欺凌”“数字欺凌”“网络欺负”“网络欺侮”“网络霸凌”等不同译法。其发展之快、蔓延之广,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的校园欺凌,已经引起了各国中小学校的重视。

当下,虚拟空间针对儿童的网络侵害行为屡见不鲜,其中网络欺凌对儿童的影响尤其需要关注。网络欺凌的概念由 cyberbullying 翻译而来,也有 线上欺凌 数字欺凌 网络欺负 网络欺侮 网络霸凌 等不同译法。其发展之快、蔓延之广,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的校园欺凌,已经引起了各国中小学校的重视。

学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的社会化环境,理应在反对和制止儿童网络欺凌、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形成优质的数字人格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教师也是儿童保护的重要主体,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乃其分内之责。

网络安全教育责任

由于儿童对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普遍认知不足,学校应该组织信息技术课教师或聘请校外的计算机、法律行业专家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讲座,讲授预防网络欺凌的知识,或者开设网络教育校本课程,通过网络素养教育不断提高儿童的网络安全意识。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特别注重对儿童进行同情心教育,帮助儿童提升网络道德水准,养成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良好习惯,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

在网络安全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间的合作精神,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合作的良好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对学校生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国在线安全与技术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席安 克莱尔(Ann Collier)认为,在反网络欺凌教育中,提高儿童的媒介素养至关重要。美国的《学校及家庭网络教育法》就重点提出对儿童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网络素养,防范各种网络伤害。该法颁布10年来,因为其较强的操作性而收到不错的效果,值得我国相关部门借鉴。

实际上,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的部分学校,已经敏锐地感知到了网络欺凌等网络危险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冲击,并较为自觉地通过开发网络安全教育相关校本课程,开展了反网络欺凌教育的试点工作。比如,2017年4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中学印发了《网络欺凌预防指南》。该指南内容全面,涵盖了网络欺凌的定义、危害、类型、成因等多个方面,以问答、口诀等儿童易于接受的活泼形式,对网络欺凌现象进行了生动的解释与总结,并为广大儿童和家长提出了应对网络欺凌的主要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该指南是根据学校里发生的真实案例编写成册的,学生感同身受,更容易接受。

网络欺凌监管责任

学校不仅应该开设网络欺凌或者网络安全方面的校本课程,进行反网络欺凌和网络安全教育;不仅应该要求学生文明上网,理性沟通,恪守网络基本礼仪,尊重网友个人权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责,配置相应的法律援助或心理辅导办公室,确保在儿童遭遇网络欺凌时能迅速加以应对,并能给予专业性的帮助。

为保护儿童上网安全,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儿童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对学校机房进行规范管理,为儿童提供的计算机及其他网络设备事先安装专门的内容过滤软件,校园网严格实行登记上网制度,从而有效维护校园网的安全环境。

同时,学校应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力争与家庭协调一致,共同规制儿童的网络使用情况,尤其要减少儿童在网吧等场所的网络活动,从外部将儿童参与网络欺凌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对经常在网上欺凌他人又屡教不改的儿童,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档案,重点关注,结合日常德育工作强化对他们的管理力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管理毕竟有限,不可能覆盖儿童所有的网络活动空间。网络的无界限性使得学校无论在教育管理还是防范处理的责任认定方面都困难重重。所以,学校的管理责任如何认定,管理范围如何划分,管理手段如何明确,都需要分别界定清晰,以防将学校的责任盲目扩大化。不宜不切实际地将学校功能理想化和拔高化,给学校分派难以完成乃至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管理职责。比如,学校对儿童的校内活动自然负有无可推卸的监护义务,但如果儿童是课后或者节假日期间在校外被卷入了网络欺凌事件,囿于实际情况,学校的确鞭长莫及,就不应该承担管理责任。

一般认为,只有学校存在一些明显且严重过失时才需要承担责任。比如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甚至重大过错,未能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没有及时发现校内发生或者在上课期间发生的网络欺凌行为,使得网络欺凌行为步步恶化,并造成了严重后果。或者学校和教师已经知悉网络欺凌事件,依然不闻不问,没有及时处理,使得欺凌事态严重化。

当然,最好能从法律层面明确学校监管保护的法律责任、内容范围及时空限制,使学校反网络欺凌教育有理有据,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反网络欺凌职责明确,不泛化学校的义务和责任。

网络欺凌防范责任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中小学校园开通了自己的校园网。这些校园网上的大部分网络论坛都开放了免费登录功能,绝大部分内容也不会设置浏览权限。人人可以浏览,人人也可以留言,校园网经常成为引发网络欺凌导火索的空间。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测,预防网络欺凌的发生。对于可能演化为网络欺凌的苗头,要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遏制。如果网络欺凌已经发生,学校依然有责任在知悉后及时介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干预,以将网络欺凌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学校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禁止学生参与网络欺凌活动,并明确告知全体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后果。严格禁止儿童利用校园网发布和散播各种欺凌信息,对儿童登录频率较高和网络欺凌发生频率较高的网络平台,要重点防范。当然,在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尊重儿童的人格,保护儿童的隐私。

鉴于网络欺凌的发生已是愈加普遍的事实,学校需要及时应对。比如成立专门的反网络欺凌的队伍,对本校儿童网络使用情况以及网络欺凌等网络安全情况,进行大致的摸底调查;配合必要的心理测试建立统一的学生网络安全档案,分类归档;对已经涉入过网络欺凌和有参与网络欺凌倾向的儿童重点关注;对本校儿童参与的网络欺凌事件进行长期跟踪,定期了解,并将典型案例和经验教训总结存档。

(作者:陈钢,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虚拟社会中儿童网民的权益保护研究 [13CXW037]成果)

《》2019年06月06日第6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