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改革: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 上岸 ,因为他们知道,从今年起,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报考者需要有本科及以上法学专业背景或者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这一改革制度对大多数非法学专业报考者来说,意味着以后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司法考试了。
同样想参加司考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谭佳却没有这个忧虑。从编导专业毕业一年后,她结束了自己在培训机构的第一份工作,决定彻底改行,去做个律师。可大家都纳闷,她这个学编导的能参加司考吗?
双学位改变个人发展轨迹
对于谭佳来说, 双学位成了转行就业的敲门砖 。她在本科时读了法学双学位,正因如此,编导专业毕业的她还能再参加改革后的司法考试。起初,她对双学位并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老师跟她说, 多一个学位就多条路 。
她没想到的是,司考制度一改革,她就 沾了光 。现在,她一边在法院实习,一边准备着明年的司法考试,以重新规划职业发展。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通过调查国内7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42.47%受访学生选修双学位是想多学一个学科,33.56%是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双学位满足学习需要,72.60%希望为未来深造和求职增加筹码,还有16.44%是为了得到考司法考试、英语专四专八等资格考试的机会。
和谭佳比起来,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陆昊在上双学位前做了不少考虑。他取得了水质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的双学位。对他而言,学双学位的主要原因是兴趣。 首先是想为自己补充知识,其次也考虑以第二学位为升学就业的方向。
对于大多数工科生来说,课业是繁忙的。为了学双学位,陆昊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没有周末的生活,直到毕业。在双学位的专业上,他几乎花了和学习本专业一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认为学好双学位金融学要比学好本专业更加重要。
大概是因为爱吧。 陆昊坦言。在申请英国高校的研究生时,他 双管齐下 ,两个专业都拿到了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发现,国外学校对于双学位的认可度不高,他无法申请到顶尖的五所学校。于是,陆昊还是选择了继续攻读本专业。但谈到双学位,他还是觉得: 百利而无一害,绝对不后悔。
现在从事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的海若镜也是一位双学位的受益者。她本科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三时修读了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出于平日对经济知识的兴趣以及对北大学府的向往,她希望学经济学能帮她在获取知识之外,向财经新闻的就业方向发展。
现在,海若镜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几次人生重大节点,无论是保研到北大、找到券商研究所的实习机会,还是媒体面试时获得的认可,这段双学位学习的经历以及过程中接受到的系统性训练,都成了一块 敲门砖 ,帮她打开了一道道门。
内在提升大于额外收获
双学位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纸证书,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提升。 王一雪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专业的学生, 没有周末 已经是她的生活常态。除法定节假日外的每个周末,她都要坐近四个小时的车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去上双学位课。
王一雪选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双学位,她通常在周五下午坐车从天津到北京,周日下午一下课便又返程。她几乎成了学校附近那家青年旅舍的 VIP 。周末无休、奔波两地、双重课业 有一次,她遇上本专业考试与双学位考试时间 撞车 ,上午十点还在学校考试,下午一点就赶到北京参加双学位考试。
这样的学习经历带来的是内在成长,因此不管是几个小时的车程,还是因为住宿伙食的额外支出而略显拮据的生活费,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王一雪特别享受在双学位的课堂上,和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产生的思想 碰撞 。 我能感受到那种不同学科思想相遇时的魅力。 她说。
调查显示,51.37%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知识或技能提升,也有42.47%认为虽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但双学位有助于提升个人履历,另有6.16%认为双学位给个人带来的作用不大。
为了让自己不亚于金融学本专业的学生,陆昊还额外自学更深入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和金融学专业的同学一样,比如双学位只学会计初级,而金融学专业同学学的是中级,陆昊就自己看书学中级。他的双学位成绩比自己的本专业还要好。
从英国回国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双学位他吃到了不少 甜头 。校招面试时,他几次被考官问及有关金融学的问题,简历上的这一项也为自己加了不少分。但陆昊还是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在他看来,这些 额外的收获 也都是建立在个人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学到了知识。
想说 爱双学位 不容易
王一雪会将自己的本专业新闻学和在双学位课上所学的内容相结合。当她在双学位课上看到一则新闻短片,除了会思考语言、逻辑思维,还要琢磨这个片段是如何拍摄、剪辑,从而把画面与文字综合起来。这使得她对于知识的思考增加了一个维度。通常情况下,授课老师会用大概一到两个周末的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相对应的考试,则会安排在课程结束的那个周末。这种及时考察的模式让王一雪在听课的时候更专注,更多地调动自主思考的能力。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42.35%受访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符合自己的预期,学有所得,42.35%则认为课程一般,但不是完全没用,也有4.71%受访学生觉得课程设置太难,和原有知识储备难以衔接,3.53%认为课程设置不实用,收获不大,7.06%觉得自己上双学位的课不够用心,学习效果没有体现出来。
与王一雪恰恰相反,读过英语双学位的李鑫觉得,认真听讲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含金量也 真的不高 。她从大三起开始攻读英语双学位,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基本的听说读写,那时她觉得口语课的老师能帮她纠正语音语调, 真是太有收获了 。
可学习的热情没持续多久,李鑫就觉得学不下去了。 本来学双学位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可后来学的内容完全 八杆子打不着 。 她甚至质疑自己: 为什么想不开要学双学位?
在全部22门课中,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是最让李鑫 头疼 的课。听不懂的概念名词、理解不了的抽象语意 李鑫觉得,上这些课就像是 听天书 ,对提高英语水平没起到什么作用。
选择就意味着成倍付出
一到周末,陆昊从早到晚都要 泡 在教室,连调休的周末都不放过;遇上法定节假日也只放一天。大四最忙的时候,他一边忙着自己申请英国的研究生,一边 刷 雅思成绩,还得兼顾两个学位的毕业论文。
但陆昊并不觉得这样的时间安排把自己搞得很累。 学业本来就很紧张,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就要合理分配好时间。 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自从学了双学位,他不得不舍弃自己同样很重视的社团工作。以前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社团,后来一星期最多只去两次。
李鑫在双学位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却十分苦恼。由于大四一整年没有课,她的本专业对实习学分有要求,时间冲突时,她不得不把时间留给实习。
刘振楠是植物生产和计算机双学位在读的大三学生。因为本专业是被调剂录取的,他从一入学就不喜欢。于是,他几乎没有犹豫就选了计算机双学位,甚至从那时就想好了要跨专业考研。
可学了一个学期下来,刘振楠已经放弃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他的理工科知识储备薄弱,学好计算机专业的难度非常大。 跨考的梦想一下就破灭了,上课都特别吃力,更别提跨考的难度了。
降低了目标,刘振楠在学习双学位时更注重兴趣了。 想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 因此他会选择性地听课。
同样的困境海若镜也经历过。从文科专业 跨 到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卫生经济学时,她每一节课都打印出一百余页的PPT便于预习、复习,一个学期下来,资料堆得老高。有些课程难度过大,不在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之内,她只能靠自学或报培训班来弥补知识 断层 。
对于双学位, 过来人 海若镜有自己的期望:如今互联网授课方式越来越普遍,也简单易得,她希望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减少 跨校 上课的资金和时间的消耗。为了保证双学位教学质量,她认为可以适当提高考核难度;至于课程本身,则不应设过多的门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鑫为化名实习生 刘俞希 中北大学 王钰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