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中从优秀走向卓越 还需要打开四扇大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学校的发展同国家一样,有不同的阶段。在经历了“温饱阶段”后,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普通高中教育是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

学校的发展同国家一样,有不同的阶段。在经历了 温饱阶段 后,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普通高中教育是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至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但这些现代高中要从优秀走向卓越,还需要经历一步步考验。因为堪称卓越的高中,培养的必将是有家国情怀的人,必将是有服务精神的人,必将是有创新能力的人,必将是

每当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同仁交流关于教育的种种,他们总会对中国的基础教育赞赏不已,甚至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我颇为自豪。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至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学,尤其是一大批优秀的高中学校,这些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他们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的接班人。在教育的道路上,这些学校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育人方法,构建了颇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如果把我国这些优秀的高中学校的教育任务概括为 三准备一基础 ,即为学生升入大学做准备,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现代高中要从优秀走向卓越,还需要打开四扇大门。

01

第一扇门:家国情怀

堪称卓越的高中,要培养有中国心的中国人。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他们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即便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也心怀国家,感恩先辈,传扬精神。

清明时节,看到高中生与父母一起去祭扫先祖的墓地,去英雄纪念碑祭奠英烈,我备感欣慰。祭奠是缅怀,是心灵、意念的交流,是为了更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好地前行。

培养家国情怀,不是空喊口号,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自发自愿的行动,是扎扎实实、坚不可摧的校园文化。优秀的中学一定是重视自己校史的。历史上的事、历史上的人,总会给后辈更为深远的影响与意义。校史上倘若出现过一两位革命先驱,意义更为非凡。

在育人工作中,发挥英烈校友的楷模作用,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毕竟他们都共同在这一片土地、这一方校园里学习过、奋斗过。逢清明,学生或校友自发组织去烈士陵园祭拜曾经为国家独立、民族自由而献出年轻生命的校友,这不仅仅是祭拜,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扬,是校园文化的彰显,是卓越中学育人的追求,是卓越高中必备的品质。它将引导学生树立为人类文明、民族进步、社会美好作出贡献的理想与信念。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学校里的一个纪念日、一项仪式、一种活动、一面校史墙,都是为了纪念从这所学校走出的英雄或先锋。学校在育人过程中,用 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将这种情怀植入学生的内心,未来从这里成长起来的每个人,都会带着这所学校的痕迹行走天涯 学校的品质化作个人的涵养,学校的担当化作个人的使命,学校的情怀化作个人的追求。

02

第二扇门:志愿者精神

堪称卓越的高中,要树立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志愿 一词于1755年首次被记载,最初是描述志愿者为军队无偿服务的行为。20世纪,志愿者组织形成规模,有序组织志愿服务项目。例如建设和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学校教育、环境保护、食物资助、紧急救援等。

志愿者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利他精神。目前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志愿者精神列入学校培养方案之中,甚至有的学校已构建了志愿者服务平台。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将志愿服务系统化,有明确的志愿服务要求,引导学生在高中期间进行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所需要的技能提供培训,并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与结果进行记录。这使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技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人。

帮助别人,实际是在帮助自己 。这是中国大陆高中生首次参加泰国清迈国际志愿活动后告诉我的深刻感受。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网络的生活似乎一天都过不下去,但这些学生却自愿远赴他国的深山参加这一保护自然的行动,吃、住、行的条件简陋得堪称艰苦,手机没有信号,几乎与世隔绝,但他们乐在其中,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齐心协力完成各种任务,收获了一颗如阳光般温暖的公益心。

据了解,联合国设立 全球青年服务日 国际志愿者日 携手帮助日 世界善举日 等专门的纪念日,鼓励年轻人参加志愿行动和社区服务。无论是社区服务还是国际志愿行动,参与者都是与从未接触过的人互动。是的,志愿服务是一种互动,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帮助。因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理解他人或社会,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的世界观,这促使他们成为更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03

第三扇门:课堂魅力

在学校,知识的传授、思维的碰撞以及教师发挥的影响力几乎都在课堂上完成,因此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我任福州一中校长的16年间,均在高中一个平行班任教数学。每逢遇到上级召开的会议与课表相撞时,上级领导总是允许我上完课再开会,确保不影响我的学生。因为课比天大!

课比天大,它承载的不只是知识,还有精神。法国作家都德通过《最后一课》告诉人们,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课之所以能成为 课 ,三要素必不可少:课前的期待、课上的渐悟与课后的回味。课既然如此重要,如何在时空都受限的课堂上完成无限的知识传授与思维碰撞,是每所优秀高中应当思考的问题。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是大势所趋。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采用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 苏格拉底法 。发达的科技使苏格拉底式的一对一交流在我们传统的大班教学课堂上也能实施,从而实现真正的 因材施教 。

人工智能帮助我们实现了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的便捷沟通与交流。软件设有教师端、学生端,教师登录教师端,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疑难知识点,以便在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中有所侧重,实现 精准施策 。学生登录学生平台,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软件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及建议,使学生在课后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疑惑,也可以通过学生平台直接传送至教师平台,由教师答疑解惑,实现一对一交流辅导。这些学习软件,为师生间、师师间、生生间搭建了沟通、对话、交流平台,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一对一虚拟式辅导,这不就是 苏格拉底法 ?

在课堂中采用智能技术,课堂将更加丰富与生动。历史课上,学生可以戴上3D眼镜通过导航系统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教师不需要用冷冰冰的文字和生硬乏味的语言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导航系统让学生身临其境 走 历史之路:延安(延安革命纪念馆) 西安(西安事变纪念馆) 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缅甸(中国远征军纪念塔) 埃及(开罗会议旧址 米纳宫 酒店)。历史是 活 的遗迹,而非 死 的文字,生动的视听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通过实地走访,学生可以感知历史,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知。其他学科同样可以如此教学。

研究现代科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启迪学生智慧,培育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学必有得,这对于卓越的高中而言,十分重要。

04

第四扇门: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的高中一般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但在培养人才的方向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所谓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指习题册上的问题或生活中日常的麻烦,而是指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国际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为例。初赛的每个参赛小组由四名学生组成,他们需要在连续四天即96个小时内研究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这不仅是对学生智商的考验,更是对学生合作能力、交流水平、分工策略等方方面面进行系统考查。今年初赛有道题目是 电动汽车充电站资源配置 。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为题目背景,交代了某城市电动汽车四个充电站的详细数据,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模式、一般工业分时电价及分布图,要求参赛者考虑充电站的选址、分时价格配置以及对策建议等。参赛者采用提交报告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思路,报告包含一页总结摘要,其中正文内容不超过20页,附录和参考文献需要置于正文之后,且不计入20页范围。

这种活动对于优秀高中的学生影响是巨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是《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中的两个。《中国制造2025》发布于2015年,这是中国首次将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战略目标提出,明确要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聚集,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紧随时代发展适时解决发展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这是检验高中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教育部针对《中国制造2025》也及时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相关要求。试想,一个不会动手摆弄机器的学生,又如何能编程设计机器人以替代人类的劳动?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 ,这样的人将来才可能是有用之材,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卓越高中之所以卓越,正是在于培养了一大批拥有不同抱负的学生,他们勇于并善于解决问题,他们或仰望星空,或执着梦想,或把自己的学习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

学校的发展同国家一样,有不同的阶段。首先得解决 温饱问题 。一所高中的 温饱 就是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 温饱问题 解决后,则要考虑如何奔 小康 。奔 小康 ,则要求学校有一定的品质,办出自己的特色。理念的提升、课程的设置、文化的营造等,都能使一所学校独具一格,并堪称优秀。当优秀的学校达到了 小康 水平,则要思考如何求 发达 ,即如何从 优秀 走向 卓越 。教育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伟大的使命,而中国教育的重担又实实在在落在每所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肩上。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守望,更应当把好基础教育的最后一道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