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催生巨大课外辅导市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5-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我是十岁小孩子,今年已读四年级。平时上课我不怕,最怕双休要补习。上午学弹琴,下午学英语。周日跆拳道,外带练毛笔。”江西读者裴平寄来了孩子写给她的一首打油诗。

我是十岁小孩子,今年已读四年级。平时上课我不怕,最怕双休要补习。上午学弹琴,下午学英语。周日跆拳道,外带练毛笔。 江西读者裴平寄来了孩子写给她的一首打油诗。

近期,《读者来信》版开展 今天,我们怎样看待 望子成龙 讨论,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并纷纷来信讲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中讨论最为集中的就是教育减负话题。

教育减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更是高度重视。早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 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从 课业负担 到 课外负担 的变化,可以看出教育减负侧重点的变化。

事实上,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学校减负已初见成效,课堂作业越来越薄,书包越来越轻,体育、美术等文体科目基本得到保证。然而一边是课本变薄、提早放学,一边却是负担从校内转向校外,培训热越来越引人关注。家长 望子成龙 的急切心情依然存在,学生的减负 获得感 并未明显提升。

培训热、家长 望子成龙 ,催生巨大的课外辅导市场

周五晚上语文作文,周六上午数学、下午英语口语,周日小号。 这是湖北武汉市读者梁征家孩子的培训课表。梁征在来信中无奈地说,学校的作业刚做完,还得做课外培优班的练习题,孩子累,我们也心疼。可是,孩子今年五年级,马上就要小升初,班上90%以上的同学都在上课外培优班。

读者来信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很多中小学家长都感同身受。家住新疆轮台县的读者李军讲了一件身边事:朋友对孩子寄予厚望,从上小学开始,美术班、钢琴班、英语班、作文班、奥数班等各种培训班一直就没断过。虽然孩子成绩一直不错,但朋友还是不停给他灌输考高分的观念。孩子压力很大,生怕哪次考砸了。前段时间,孩子为了逃避压力,竟然离家出走,好不容易才找到。

家长 望子成龙 心切,催生出巨大的课外辅导市场。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

给孩子报班,大多数都是为了提高孩子成绩,能考上心仪的学校。除了培训热,在给孩子选择学校方面,很多家长也是绞尽脑汁。 两年时间转了三所学校,孩子身心俱疲,我们焦头烂额,操碎了心! 福建龙岩市读者温永懊悔不已。

据温永介绍,孩子读初一时在一所普通中学,学习成绩一般。他认为是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初一下学期把孩子转到了一所寄宿制的私立学校。但由于寄宿制学校管理严格,只能周末见家长,孩子不适应,出现了厌学现象。无奈之下,升初二的时候,又将孩子转到离家60多公里远的县城中学寄读。反复折腾,孩子成绩反而不如以前了。

无独有偶,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山东省威海市的张先生可谓费尽心思。 家附近有一所不错的小学,但为了让小孩能上更好的实验小学,四处托人,花了不少钱。但家距离实验小学有几十里的路程,上学十分不便,遇到堵车,开车接送要两个多小时。

有的家长为孩子能进好学校,购买天价的学区房;有的家长出高价让孩子进私立学校;有的家长进城买房或全程陪读,让孩子进城上学 为了孩子,家长很拼!

望子成龙 心切,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巨大

一边抱怨一边 报班 ,是当前中小学生家长中的普遍现象。可是孩子压力大,家长也遭罪,为什么不见 退烧 呢?

我当年没考上大学,20多岁就出门打工,深知没有学历寸步难行。上大学是未圆的梦想,我不能让孩子再重蹈覆辙。 安徽读者程鹏说,我们夫妻俩省吃俭用,给孩子报了不少培训班,甚至请知名教师回家一对一补课。但孩子成绩仍然不理想,真是 恨铁不成钢 。

自己未考上大学,就把大学梦提早压给孩子。和程鹏一样,不少家长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希望子女能够 光宗耀祖 。

当然,更多的家长是面对现实的无奈之举。 找工作,如果非985学校的学生,很多单位对简历连看都不看。 河南洛阳市刘桂华说,就业压力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现在累一点,总比以后找不到工作强。考试以分数为主要导向,哪怕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可最终面对的仍是升学考试

考不上好小学=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人生失败,一旦陷入这样的逻辑怪圈,家长难免不被升学压力所裹挟。 针对部分家长的认识误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闻晋表示,社会选人用人的标准还多 唯名校 唯考分 ,在此影响下,形成 剧场效应 。当周围孩子都在报班、抢跑,家长即使再淡定,也无法接受自家孩子不进则退。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正加速从 有学上 向 上好学 转变。陈闻晋认为,培训热、择校热的背后正是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更加渴望 上好学 。目前,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仍然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大多聚焦在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高水平示范学校入学门槛高。优质资源不足,中考高考带有明显的选拔性质,谁也不敢怠慢。

在陈闻晋看来,学习一旦背负太多外来压力,背离兴趣,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教育如果不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仅仅是知识性的死记硬背和强行灌输,再少的 教育 都是负担。反过来,如果孩子对学习葆有强烈的兴趣,即便废寝忘食,也不算负担。

营造良好教育生态,避免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 超纲教学 提前教学 强化应试 等不良行为;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

对此,一位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的读者程女士表示:真是深得人心!早该严肃整治培训机构乱象了。近年来,校外培训市场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一味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严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学生减负,是一项涉及教育理念、人才选拔、考评机制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学校等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室主任蒋承表示,减负不能停留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表面,应该标本兼治。出台有针对性、有执行力的措施,比如严格规范课外补习机构是好事,关键还得从全局出发,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读书学习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压力。所谓负担,主要是不顾孩子认知规律的拔高训练、机械性地背记、刷题。 蒋承认为,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成长性、过程性评价,打破 唯分数论 。从指挥棒、从评价体系入手,继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升学压力,根本上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供需不对等。陈闻晋建议,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尤其是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倾斜,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逐渐缓解家长压力。

当然,学生减负,还离不开家长转变教育方式,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江苏宿迁读者郑朋江认为,教育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孩子成绩也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涉及智力发育、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专注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状况,要保持足够耐心,持之以恒地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拔苗助长。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