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多睡会儿 各地打响中小学生睡眠"保卫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3月21日一早,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寄宿小学门口引来了大批市民驻足围观——该校学生身穿不同样式的睡衣,有说有笑、成群结队地走进校园。原来,当天是世界睡眠日,为了唤起社会对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的关注,学校组织活动让学生穿着睡衣来上学。

3月21日一早,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寄宿小学门口引来了大批市民驻足围观 该校学生身穿不同样式的睡衣,有说有笑、成群结队地走进校园。原来,当天是世界睡眠日,为了唤起社会对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的关注,学校组织活动让学生穿着睡衣来上学。

当前,大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睡眠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调查数据,2005年至2015年,全国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确提出 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为了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各地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落实的举措。

推迟上学时间,让学生多睡一会儿

近日,多地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推迟早晨上学时间,以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今年2月23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省内各地各小学可根据年段、季节等因素灵活调整上学时间,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冬季还应适当延迟。

此前,浙江省宁波市、江山市、杭州市拱墅区等地先后实施了小学早上推迟上学政策,受到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推迟上学不仅仅只是在时间上做个调整,而是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课堂改革,科学合理地设置和优化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新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

2月24日,黑龙江也推出了推迟上学方案,覆盖面铺得更广,除小学外还涵盖了初高中。黑龙江要求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高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

3月9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推迟中小学早上上学改革的相关举措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3月9日至5月31日,公众提出的具体意见可通过福建省教育厅网站提交。

记者通过查询还发现,湖南、江苏、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和学校也已进行过或正在推出类似改革。

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日前,在微信朋友圈里,杭州市拱墅、上城两区学生 作业晚上10点做不完可以不做 的新闻引发热议。

2017年底,拱墅区教育局向全区初中生家长发出倡议:晚上10点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写完,孩子可以不做;家长布置的作业,孩子也可以说 不 !只要签上字,第二天交给老师即可。今年,上城区也加入了这项试点,要求小学生晚上9点后不做作业、初中生晚上10点后不做作业。

尽管对上述做法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课业压力大、放学后作业多导致很晚才能睡觉,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最重要的原因。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上海、陕西、黑龙江、江苏、宁夏等省份以及众多省份的部分县市教育部门均曾下发文件,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和初中生的书面家庭作业时间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如何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从而保证学生休息方面,一些地区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印发了《学生弹性作业统筹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学生弹性作业。

根据方案,姜堰区学科工作室将结合各学段学生实际建立相应的作业题库,为了避免有的学生 吃不下 、有的学生 吃不饱 ,作业题库包含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学校和教师可据此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原则下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布置作业。

姜堰区教育局要求,教师每天要预估学生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并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公布。此外,区教育局还将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随机访问家长,调查学生睡眠时间,每月公布一次结果。

做好教育 加减法 ,为学生真正 松绑

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除了从细微处着手进行制度建设外,还要改变应试教育理念,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

在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德芳看来,中小学推迟上学时间释放出的减负理念,相比实际措施更有意义。他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建立 为学生减负是民生 的理念,统筹各种资源力量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慢下来,通过供给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遏制基础教育领域的恶性竞争,形成一个宽松愉悦、有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舒适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切实改变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现象,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武汉辅仁小学校长单凌燕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认为,中小学生睡眠看似小事,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整个社会关注。 从长远看,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做好 加减法 ,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学生评价、家庭评价、教育督导等举措严格落实 减负令 ,尽可能根据学情,因人而异分类或分层布置作业,减少同质化学习负担,减少学生进行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增加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时间。 (统稿:记者李澈 采写:记者 程墨 潘玉娇 李大林 李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