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话题引发关注 实习生不是廉价劳动力
这几天,实习生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山东某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出一封 求助信 ,信中反映 被学校强迫实习 一天要干13个小时 不实习没有毕业证 等问题。高校以实习名义派学生打工的现象,让 学生工 这个老话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组织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在不少地方都是必修课。正因如此,打着实习旗号、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的违规操作,往往多发于职业教育院校,这通常也是此类事件的监管重点。而这封 求助信 的涉事院校则是高等院校,它不仅折射出 学生工 的问题屡禁不止,甚至还出现了向高等教育领域蔓延的趋势。
应当说,一份合格的实习,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既能帮助学生提早准备面向职场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实习生不是 学生工 ,更不是廉价劳动力,越出边界,性质就变了。在流水线上 拧螺丝 ,在车间里 装箱子 ,假扮民工迎接视察,冒充特警参与强拆 强度大、待遇低,有的具有很高风险,有的甚至涉嫌违法。可以说,这样的实习已经超出了教学与生产的边界,不再是 我要成长 的主动选择,而变成了 不能毕业 的被动要挟,让实习生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从表面上看, 学生工 满足了在校生的实习需求,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疏解了企业的用人荒,似乎实现了学校办学、企业经营和地方发展的多赢。但实际上,把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不仅违背了实习的初衷,更损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而以往的案例也常常让人反思, 校企结合 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巨大利益链?一份调查显示,一些学校以每人近万元的价格将学生 卖 向市场,并从中牟利,而企业也能以 实习 的名义,以更低的工资使用劳动力。如果学校从教书育人的场所变成 实习套利 的中介,企业也对学生的正当权益视若不见,那么庞大的实习生群体就成为这场 利益合谋 的最大受害者。
斩断这条灰色链条,需要高悬法律之剑。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就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强调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但截至目前,我国针对高等院校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尚存在缺失,让一些院校钻了空子。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让实习生不再是 学生工 ,不仅需要增强源头治理,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细化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更需要形成托底机制让实习生的利益诉求畅通表达。
实习是面向未来的选择,更是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权利。呵护好每一个实习生追寻更好自己的机会,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全社会的应尽之责。(盛玉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