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6年 科学课重新回到小学一年级的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科学课的老师来说,拥有理科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会轻松一点,但如果做不到,也起码能够做到稳得住,不能老换。”刘恩山说,“这是我对小学科学师资首要的建议。”

1981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原本希望做科研,但出于学校需要,就留下来做了教师。当时国内生物学教育刚刚起步,是个非常弱势的学科,他到教研室报到的时候,屋子里只有一位老先生。

“他只问了我一句话:‘你能不能稳得住?’”刘恩山当时想了想,点点头答应了。36年过去了,他依然坐在那一间教研室里。

在曾宝俊看来,师资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层面出政策,他建议科学教师中专职教师的比例不能低于60~70%,另外科学教师本身的职称评定不能设限。“很多人不愿意做科学老师是因为难评职称。”

除了师资问题,科学教育的设备不足以及地区之间不平衡的状况也格外突出。刘恩山在课程标准后期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发现西部一些地区尚且不具备开设科学课的条件,而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型城市的科学教师,已经能够带着学生用小型加工设备材料组装玩具飞机大炮,让他们拿上父母的照相机、望远镜去山上看星星。

“科学教育需要加强教材的开发研究,这里的教材不仅指文本,也包括实验器材。科学课的实验器材就像美术课的颜料、音乐课的琴,没有这些,老师怎么上课?”曾宝俊说,“并且这些也应该由国家来买单,而不仅仅是帮忙订购一本教材。”

就在科学课回归一年级的同时,由几位科学家创办的科学类自媒体《知识分子》推出了一个面向小学生的课外教育产品,邀请科学家为孩子讲科学。《知识分子》联合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解释,中国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艺术、学体育,但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些。其实,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收获知识、技能,培养了有益的价值观,还提升了修养。科学不仅仅是指我们所要了解的科学知识,也不仅仅是那些实验技能,以及科学思维方式、批判精神、方法论。“更重要的是,科学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的一种修养。”

如今,科学课回归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到了尾声,曾宝俊打算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组织“考试”。他让每个学生自己在纸上写下问题,然后把所有的问题集中到一个盒子里,学生们随机抽取。如果抽到做实验的题目,就当场做给全班同学看。

“这不是一种被动的测试,而是一个主动的游戏,一场孩子们之间智力的较量。”曾宝俊说,“考查的不仅是他们对材料的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如何进行科学记录、探究的深入性和持久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罗星凯一直不太喜欢“复制”这个词。多年来,他经常被问到“科学课应该怎么教”这类问题,但始终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他相信真正的科学课是探究式的、充满未知的。

“如果以标准答案为核心的话,就不叫科学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