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早教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一掷千金值否?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海南省早教市场迎来了新一轮增长。海口市很多大型商业广场、高端小区附近,常常可以看到早教中心的牌子。十几节课就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早教班,到底值不值得上?记者近日走访了海口市多家早教机构和幼教专家,为家长们指点迷津。
1
教育机构瞄准海南早教市场
跟随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步伐,一些教育集团瞄准了海南早教市场这片蓝海。从2016年起,一家教育集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海口连开了7家幼儿早教机构。该机构工作人员雷雪参与了前期大量的市场调查工作。
雷雪告诉记者,根据粗略统计,海口目前约有1200多家涉及早教内容的教育机构,其中有600多家是幼儿园。数据调查发现,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家庭,比较容易接受早教消费。目前,大部分早教机构课时费均价在200元左右。
“我们采取了‘早教、托婴、托管班’同时开展的经营方式,目的就是‘解放年轻妈妈的双手’,帮助众多父母更好应对无人帮忙照看二孩的情况。”雷雪说。
记者在海口市一家早教中心了解到,从0岁—3岁,该中心根据孩子的年龄设置了小小观察者、小小实践家、问题解决者等启蒙教育课程。除此之外,还设置了音乐、艺术、生活技能课等课程,为孩子未来进入幼儿园做好准备。
这家早教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模式,让孩子在玩耍中不断重复一些动作或者语言,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和专注力。同时,该中心还会指导父母运用先进的理念育儿。
2
送孩子上早教班“值不值”?
目前,在海口参加早教班价格不菲,一节45分钟的课程从1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上早教班到底“值不值”呢?记者近日进行了随机采访。
大部分家长送孩子上早教班的理由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去”“我同事说挺好的”“听说这个课程是从美国引进的最好的早教课程”。抱着这些目的送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长,常常会感到失望。他们感觉“早教班也就那样,花那么多钱不值得”。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早教班值得上。35岁的朱秋风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5岁,小女儿只有2岁多。她每周都会风雨无阻地带孩子去上早教班。
儿子10个月时,朱秋风就带他去上早教班,“当时孩子还太小了,无法参与早教班的项目,我就在旁边看别人上课。按照一般人的标准,这种早教班不值得上。”
在早教班,朱秋风仔细观察老师怎么带着孩子玩。回家后,她会思考早教班每个活动背后的设计理念,然后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我将早教班的理念贯穿到孩子平时的教育中,感觉早教班还是值得去的。”
从事早教行业多年的李老师建议,家长们带孩子上早教班前,自己先要想清楚,为什么要送孩子去上早教班?
“很多家长希望通过一周两节早教课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这种预期不切实际。其实,早教课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家长的早期教育意识,教会家长如何进行启蒙教育。”李老师说。在平时的早教班中,她发现,很多家庭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上早教班。很多教育理念,老一辈人无法有效吸收。而年轻的父母虽然具有学习能力,却又懒得自己带孩子上早教班。
3
学会区分“早教班”和“早教”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询问“早教班值不值得上”时,其实是在问“其他孩子都上,我家孩子不上会不会就落后了?”这种认识背后其实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琼台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授庄小满认为,早教,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每个学龄前孩子都需要的启蒙。但是,早教班,只是实现早教的一个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里能进行早教,在公园也能进行早教,去图书馆也能进行早教。这些早教场所没有高下之分,关键还是开展早教的人以及引导孩子的方法。
“想要更好地开展早期教育,爸妈首先要具备科学育儿的能力和一定的早教知识。”庄小满表示,早教班可以成为父母学习早教知识的场所,父母可以将早教班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延伸到家庭中。但是,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区分“早教班”和“早教”这两个概念,就先别急着带孩子去早教班。
专家提醒,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地,爸妈才是宝宝早教最好、最重要的老师。父母要把早期教育知识与宝宝平时的生活相融合,鼓励、诱导和帮助宝宝获得实际的知识和经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