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圈啥也没学到?出国游学 只游不学成套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近日,一篇文章在社交网络上刷屏:月薪三万元出头的妈妈因为五年级的女儿出国游学,甚感压力,因为一趟10天的美国游学就要两万元。

一到暑期,国外游学、出境夏令营游等活动越来越火爆,家长趋之若鹜大方买单,但动辄万余元的费用让人感慨出国游学成了“碎钞机”。但花了钱,学生游学又能有多少收获?行业无标准、缺行规,又缺乏市场监管主体,让不少孩子遭遇了走马观花式的“伪游学”。

国内游过时?

海外线路引攀比

“美国常青藤名校游学营”“英国顶尖贵族公学暑期拓展”“澳洲暑假亲子夏令营”……游学机构推出遍布世界各大洲的花式游学线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家住常营的市民冯蕊说,最近朋友圈里都是家长晒娃游学的照片,便决定去游学机构给孩子报个名,简单了解后选了一个“美西寄宿真空插班11天”,花了2万8,但孩子回来后只说“挺好玩的”,但学习方面收获并不多,因为“一些课听不懂”,英语口语也没见进步。

白领万先生也说,现如今参加国内夏令营都“过时”了,让孩子出国走一趟才是“主流”,儿子周围七八成的同学都游过学,“如果不给孩子报一个,他和小伙伴们都没话聊。”

记者走访多家游学机构和旅行社发现,欧美国家两周左右的线路价格区间在28000元至45000元不等,亚洲国家的一周产品通常在5000元至15000元不等,“国际课堂”“全真插班”和“名校参访”是最主要的三类产品。

一名旅行社工作人员说,多数家长选择走得更远、价格更贵的欧美游学路线,便宜的路线往往遇冷。

出去能学啥?

游大于学藏猫腻

说起给孩子报名的英国游学经历,杨女士气不打一处来。她说,旅行社承诺的各项服务都缩了水:说“国际学生陪读”,其实就是有几个外国人来陪孩子聊天;所谓的“全程国外名师课堂展示”,其实课上讲的内容和国内的外教课没啥差别;提到的“全面接触英国文化”,事实上吃住都在华人开的中餐馆和旅店,学校只是转了一圈。

一家国际学校咨询第三方平台运营负责人透露了游学产品的“潜规则”:参观校园环节中,不少国外大学的公共空间是可以租借的,有些教育机构租下这些大学的公共空间,然后请外国人上一些非本高校的课程;美国有一些家庭专做中国学生生意,自家的小楼住几十个中国学生,一屋子中国人很难有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

劲旅咨询近日发布《2017游学市场报告》称,2016年,国际游学市场超70万人,同比增长40%,市场规模达190亿元,同比增长58%,游学市场近年来增速加快。

诱人的市场蛋糕不仅吸引了学校合作项目纷至沓来,各类商家也不断冒头,既有旅行社,也有教育机构,还有二者相互融合的新兴机构,游学产品良莠不齐。

其实,国家教育部早在2014年颁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寓学于游”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二分之一。

“相关条文并未对于‘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明确定义,引发了后续实践过程的争议,给了不良商家钻空子的空间。”携程海外游学负责人姚钊说,最容易和“游”混淆的就是“现场教学课堂”这一块,比如大英博物馆或者卢浮宫等景点,既是游学团必去参访之处,也是普通旅游团会涉及的热门景点。是走马观花的常规旅游,还是“寓学于游”的学习之旅,这是考验游学承办机构产品功力和资源实力的重要因素,值得家长重点关注。

“境外游学组织方还没有专门资质认证,从监管主体看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门负责,教育部门几乎没有介入,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行业规范不清晰,监管不力,会滋生虚假宣传、责任欠缺、收费过高等问题。

如何不被坑?

产品选择要心细

国外的一些国家对游学有专门的条文,对机构资质、服务规范、师资监管等都有明确规定:例如在日本,主办单位必须在游学前做好活动规划,要求阐释清楚活动目的和预期的教育成效,务必在出行前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结束后还要对每个细节作出评价。

戴斌说,国内应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可以尝试把境外游学纳入出国旅游范围内管理,与游学热门国家签订协议,确保游学过程安全。

对境外游学,家长也要有正确认识。“不要盲目跟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姚钊建议,家长应综合考量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应调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语言水平能力等因素,结合对孩子参加游学活动的预期收获进行整体评估,要和孩子提前充分沟通并共同做好游学功课。

此外,游学前应签书面合同,合同中的项目、活动效果、吃住行游的标准,细到飞机、车船和酒店级别等细节都应写入合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