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与增负的博弈:孩子的假期为何总被以柔克刚
这几天,人们最常说的是“太热了”,据说热浪正在席卷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伴随着火热的天气,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生也迎来了暑假。而随着假期的来临,一场每个假期都要上演的隐形战争开始了。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规定》。《规定》提出,不准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不准将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不少地方和学校也相应出台了与减负相关的措施。
说到减负大家并不陌生,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我国出台的“减负令”已经很多,其中不少都被冠以“史上最严”。
跟减负令的“假期必到”一样,每到假期家长们也会被另外一类信息轰炸:“即将升入高中的同学们,暑假就不要只想着去哪玩或者在家休息了,跟我们一起看看学霸是如何一个暑假炼成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人赢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输在了假期”“暑假是用来超越的,不是用来玩耍的”……
禁令“多”且“严”,但是学生们被禁的“负担”一点儿都没有减轻;假期补课的广告无孔不入,虽以温柔的心灵鸡汤面貌出现,但谁都知道这碗“鸡汤”是专盯家长钱包的“鸡汤”,家长们却毫不吝啬地大把大把地出钱。
一边是“减负”,一边是“增负”,一边是“禁令”,一边是“鸡汤”。为什么在争夺孩子假期的这场战争中“增负”总能被“减负”以柔克刚呢?
很多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没有明确的立法,禁止超前教育。确实,一些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0到6岁阶段,所有幼儿园、早教机构,都不得对孩子进行小学化知识教育。我们国家虽然也三令五申地禁止超前教育,但是并没有立法。
还有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减负令”只针对学校内部而对课外培训机构没有约束力。
在笔者看来,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家长无边无际的焦虑,尤其是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改革措施出台之细、之繁、之密,即使是一个教育业内人士都会感到应接不暇,更何况那些对教育不了解、对孩子又满怀期望的家长?!当家长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什么是好学校”“自己的孩子能上什么好学校”的时候,家长唯一能选择的就是武装孩子,毕竟在中国的文化里“对孩子完全散养”意味着没有尽到责任。
既然“禁令”总是败在“鸡汤”里,既然改革不能停止,既然家长的焦虑无法马上消除,那么政府何不减少些禁令,多给家长些建议和方法。当出路多于办法的时候,焦虑自然会减少。
师也创业生也创业
说好的创新呢?
这两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从一个很热的话题变成了一个很热的现实。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的《2016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蓝皮书和学情报告》显示,有83.2%的学生有很强的创业意愿。同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7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了《关于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允许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在职创办企业获得报酬,离岗创业人员在离岗期间,可保留相应的人事关系、基本工资待遇和社保相关待遇。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卷入这股热潮中,冷眼旁观的人却发现,之前强调的“创新”“创业”在执行的过程中似乎有“双”变“单”的危险。
据《2016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蓝皮书和学情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虽然很高,但同时有91.7%的学生认为缺乏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在缺少好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情况下,又想创业,结果很多创业变成了开个小店,不过还是冠以了“互联网+”的名义,有些只不过就是“网店”+“实体体验店”的模式。
开个淘宝店就算创新创业吗?
一些高校老师在谈到学生和教师创业时曾跟记者说,现在高校中的创新创业,缺少的不是热情和勇气,而是缺少最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培训。
好在,教育部官网“政策咨询”栏目不久前发布了消息,目前教育部正在做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的相关复核工作,有关名单拟于10月公布。
虽然创新的意识不是靠上几节课就能培养的,但是,开始起步总比止步不前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