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考生致信清华始末:母亲请同事润色申请材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面对质疑,各方如何回应?点击上面的视频观看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魏祥:清华来信。

面对质疑,各方如何回应?点击上面的视频观看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魏祥:清华来信。


魏祥,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学生。2017年6月26日,微信公众号“大美甘肃”发表了文章《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这篇文章是以魏祥的口吻写给清华大学的,文中魏祥讲述了自己生来重度残疾,年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的种种艰辛,今年高考他取得了648分的成绩,极有可能被清华录取,但是若无母亲在旁照顾,他无法进行大学生活。文章结尾,魏祥恳切希望清华大学能够为他们母子解决一间住处,清华大学招生工作人员在这篇文章后面留言,表示要尽一切可能帮助魏祥的同时,还通过公众号发布《致甘肃考生魏祥: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一文,迅速刷爆朋友圈,文中结尾的一句话“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更是成为了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


由于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魏祥自出生后就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今年的高考中,他的成绩是648分,超出了甘肃省一本分数录取线188分,而魏祥所在的定西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考生可以列入清华大学承担的一项国家任务——国家贫困专项招生计划。

2017年,清华大学计划在甘肃贫困专项招生23人,而魏祥的成绩排在这23人中的前10名,被清华录取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考虑到魏祥不能独立生活,陪同魏祥一同前去的老师就向招生组老师提出,清华大学能否提供一间宿舍,供魏祥和妈妈居住,以便妈妈照顾魏祥。清华大学招生办甘肃招生组的老师,希望魏祥能写一份书面材料交给他们。

魏祥回家以后写完了申请材料,给了自己的母亲,而魏祥的母亲在第二天(26日)回到兰州,将申请交给了老师。

但是6月29日,魏祥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却说他并没有致信清华大学,只是向清华大学甘肃招生组的老师提供了一份书面申请材料,而且网络上发出来的那篇文章也经过了修改和润色,并非他的原稿。于是,原本一片祝福和赞赏的网络舆论中,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

魏祥告诉记者,他写的那封信只是当做是写给清华大学的领导和老师的申请报告,至于信是怎么在网上开始流传的并不太清楚。他写信的时候也从未抱有一点点让信在网络上传播的希望。而他的母亲因为看到信中的一些小错误,才找了两个同事帮助给信件进行润色。


魏祥:我不太清楚,好像是我妈拿到正式的书面材料,然后毕竟这个东西比较正式一点儿,不放心,所以就找了两个同事帮她修改一下。

记者:你这封信的目的是很明确,就写给清华,作为内部的一个资料写出去的,还是说你当时写的时候,就有一点点希望,让它可能在网络上传播得更多,也许社会上的帮助会更大?

魏祥:从来没想过,当时我真的就是,当它是个申请报告写的,只是给那些学校的清华的领导老师写一封信。

记者: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你母亲为什么要给你润色一下呢?润色的目的是给老师还是给社会?

魏祥:就是看里面有没有一些错误,因为小的时候,比如说我的患病情况这些,我是记得不太清楚的,然后她是想看有没有这些错误。

记者:魏祥写了一个材料,您看了以后,觉得哪儿还不是特别好,想让别人给改一下?

夏瑞云:就是说明了一下情况,平平淡淡说明了一下情况,我觉得这是不是还不够打动人心,我就说老师学校看了,觉得这么平淡,就想到这个,我就说让同事给看一下。

夏瑞云:就是描述了生活的原样,没一点夸大的,只是描述了一下。

夏瑞云到底为什么想要找人帮忙修改润色儿子写的申请材料,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感觉到,虽然自出生就双腿残疾,但18岁的魏祥心态非常阳光,苦难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什么明显的痕迹。从小到大,他的同学和老师也都对他很好,并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他。因此,在魏祥的心里,自己和大家没什么太大的不同。

年幼时,魏祥的爸爸妈妈就带着他四处求医,但经过两次手术均不见好转,雪上加霜的是,2005年,魏祥刚刚七岁时,下岗多年的爸爸身患不治之症去世,抚养魏祥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母亲夏瑞云的身上。夏瑞云是医院的一名护士,从儿子进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开始风雨无阻地和儿子一起走在上学路上,刚开始是背着儿子上学,后来背不动了,就用自行车电动车推着儿子上学,从小学、初中到高中,12个春秋,夏瑞云每天三次往返穿梭于通往学校、单位和家的大街小巷,早上一早起床,晚上又要等到深夜魏祥下了晚自习,再把魏祥接回家。

别的同学到了初中、高中就可以自己上学读书了,然而魏祥即便高中毕业仍然离不开妈妈。想到这里,他的内心有一点对妈妈的愧疚。然而他说:这就是现实,必须面对。而对于魏祥的妈妈来说,看到孩子的笑,一切就都值了。


清华是一个那么美好的目标,读高中的时候,魏祥就想过如果真考上了清华,谁能帮他去上学。而当他和妈妈讨论到这个问题时,妈妈只是让魏祥不要管,只要努力学习,其他的由她帮魏祥解决。或许是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吧,魏祥当时也觉得,真到了那个时候,肯定能相处办法解决的。

其实,在魏祥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就遇到过很难解决的问题。初中时魏祥的教室在一楼,可是高中分班后,魏祥的教室分到了3楼。对于别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却让魏祥觉得比登天还要难。于是他的妈妈找到了学校校长说明情况,校长也立即给魏祥调换了班级。

魏祥的心态非常健康,也非常普通,他并没有觉得自己过的生活很艰苦,因为所有遭遇艰苦的时候,妈妈都挡在了他的前面。这或许也是母亲夏瑞云在信中加一些内容的原因。


夏瑞云:我就告诉他,时不时地就告诉他,人最重要的就是脑子和手,你这两样东西都好着呢,所以你能干的事,能做到的事情,别人能做到的,你基本上就能做到了我说,你说你的腿不方便,现在代步车这么多,这个根本不成问题的,以后越来越方便,代步车越来越轻巧轻便。

夏瑞云知道孩子将来要面对多大的困难,她一方面要给孩子足够巨大的信心,但是另一方面她转过头来也会怀疑自己,能不能给他这么大的信心。相比较物质上的困难,夏瑞云认为心理上的困难更为艰难。这样的种种矛盾,她也只能自己消化。

正是基于心理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所以,即使魏祥已经考取了高分,清华大学在甘肃的招生老师也在口头上表示录取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母子俩尤其是夏瑞云,对清华大学能否录取魏祥仍然有着担心。

他甚至已经做好准备,去读一些比自己的分数低一些的学校。

夏瑞云:就是成绩够了以后,人家就说是身体的原因,因为那个招生的体检上要求,就说是残疾但是要生活能自理的。我觉得我孩子还是不能自理,对吧,我就特别担心,人家有这些条件,所以不要你。

夏瑞云心中的这种担忧不能跟魏祥讲,也不能和别人说,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正是基于这种深深的担忧,夏瑞云请同事把儿子已经写好的申请材料修改润色一下,当天晚上,同事帮忙修改完毕,夏瑞云把修改完毕的申请材料给魏祥的班主任看,但班主任说不需要这么复杂,于是第二天,6月26号中午,夏瑞云还是带着魏祥写的那份申请材料来到兰州,把材料交到了清华大学招生办甘肃招生组一位老师的手中。就在这个时候,有同学打电话给夏瑞云,说她儿子的事情上网了。


发布消息的是一个名叫“大美甘肃”的微信公众号,这篇冠以《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的文章,正是夏瑞云请人润色过的情况说明。这封信浓缩了魏祥18年的生活,求医治病和学习,魏祥考出的648分的成绩也在标题上被醒目地标了出来。

记者:那就是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班主任放上网,一种就是你求你的同事。

夏瑞云:就是我的同事,我当时就打电话问他了,他说是他一高兴给同事。

记者:放上网了。

夏瑞云:也不是,就是同事之间这么传着看一下,再怎么传得远了,我也不知道了。

记者:可能我们揣测把这份材料放上网的人,他的想法也是尊重你,觉得这种做法,做母亲的。

夏瑞云:也问了,他就觉得他看着就觉得心里难受,他也觉得是辛苦了这娃娃,清华说是已经录了,他一激动就给同事。其实说我们同事之间就这么传着,就说让高兴一下,也是自己高兴一下,他也不知道怎么上网了。

《大美甘肃》微信公众号主要发布一些与甘肃和西北有关的故事和视频,每一篇文章或视频的阅读量,从几千到一两万不等,但《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这篇文章,非常罕见地达到100000+的阅读量。

记者:但是就是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孩子的一些事情,包括你不希望被别人知道的一些家里面的,自己独自面对生活的一些细节,就被人知道了。

夏瑞云:就是。

记者:你看你们之所以能够生活一步一步得很艰难,但是走过来了,虽然主要都是你们的努力,但是缺不了别人的帮忙,是吧。

夏瑞云:但我还是不想上网,我这个人再怎么说呢,啥事不是爱面子,我也不会描述,我真的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生活,我的同学这么多年,还有都是只有我周围的知道,别的像那些同学才是从这一次网上才知道的,都打电话来说,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我那么辛苦的。

记者:是不想接受别人同情的眼神。

夏瑞云:就是,我不想让别人可怜我、同情我。

记者:那么一旦在网上传播了,带来的有可能是什么呢?当时想到了吗?

夏瑞云:别的没想,就觉得我感觉我赤裸裸地暴露在别人面前了,我觉得我受不了,出来我就在兰州街头哭了三个多钟头。

记者:为什么要哭?

夏瑞云:我就觉得我暴露在别人面前,现在我真的受不了了,别的我都还没想到有啥。

记者:你这么多年的辛苦,别人不知道的时候,你可以很坚强地在过这样的日子,

但是被别人知道了,你反而,我估计你以前可能没有这么长哭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