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硕士获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第一 因专业不符被拒
2016年,这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在江苏省徐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报考了市城市房屋征收办公室,这是市城乡建设局下辖的一家事业单位。
没想到,就在录用结果公示前两个小时,她突然接到城乡建设局人教处的通知——因专业不符,她的录用资格被徐州市人社局取消。
纪元的研究生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徐州市招聘专业要求中列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她的母校及用人单位都相信,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划分,“中国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属于该学科下的8个二级学科之一。
但徐州市人社局认为,纪元的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不是“中国语言文学”,“差一个字都不行”。
纪元报考的岗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可研究生专业中并无“中国语言文学”。她说,中国找不出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上专业那栏写着“中国语言文学”。
电话抗议、局长信箱、行政复议、司法诉讼,纪元的申诉绕了一圈又一圈。报考专业设定中这个错误的指示牌,将她带入一个维权迷宫中。
然而,尚未有部门愿意对此负责。
原以为只是个误会,解释下就行
纪元原本在徐州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没有编制,属于合同工。这次报考,她的目标很明确,“先考入编制,随便哪家单位都行”。
考试很顺利。她考了第一。
但接到电话时,她完全蒙了。那天是2016年8月1日,下午3点。她来到徐州市城乡建设局人教处,工作人员向她转达了徐州市人社局的意见:临近最后公示,市人社局审核时,突然发现她毕业证上的专业,与所要求的不符。
招聘要求的对口专业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学及中国语言文学”。人社局一一对照后发现,纪元所学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不在其中。
慌乱中,纪元镇定了一下,心想“绝对是个误会,好好解释下就行”。
她冷静地解释,考研时就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是个一级学科,不是一个特定专业。
“又是语言又是文学,这是一个多大的范围呀!谁读3年研究生能学这么多?”
她拿出手机,在网上搜索“中国语言文学”。弹出的各项解释条目,二级学科中都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她现场展示给建设局人教处的领导。
两个小时后,纪元看到了网上公示的名单。没有她的名字。
她忍了一个下午,回到家,“哇”地一下哭出声来。
她说,自己当时脑中嗡嗡盘旋着就一件事——怎样才能向人社局解释清楚?
8月3日,纪元赶回母校。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为她开具了一份证明:纪元,系我校2009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毕业生,该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该专业为教育部认定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编号“0501”)下属的硕士二级专业方向,专业编号为“050108”。
导师告诉她,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有学生考教师编制也遇到类似情况。学校盖章时没有犹豫,显然已有经验。
次日,用人单位徐州市城乡建设局也打了一份报告,向人社局详细说明情况:该局城市房屋征收办公室及局人教处在资格审查时认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属于招聘科目范围。
报告中还强调:“在招录过程中,纪元同志笔试、面试成绩均为第一,通过考察了解也比较适合使用要求,招人单位市征收办希望能招录该同志。鉴于此,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恳请领导予以商榷。”
不过,人社局并不认可这两份证明。
8月4日,纪元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徐州市人社局。那是唯一一次他们进了人社局的门。她谎称“送材料的”,刷了身份证,才勉强带着父母进去。
他们将两套申诉材料,分别交给人社局事业处处长及分管副局长。
后来,她再也没能迈进大门一步。
考了无数次,才考到这个好成绩
年近30岁的纪元,“考了无数次,才考到这个好成绩”。
从江苏师范大学毕业后,她的人生轨迹有些兜兜转转,但总算平稳向前。同窗们的选择无非两种,要么成了教师,要么考了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纪元也不例外。
她先去新东方学校,当了一名语文老师,“每天忙到凌晨都不能合眼”。后来,在父母的期许下,她从上百位求职者中杀出重围,考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较从前轻松不少。她唯一感到不足的是,自己只是个“合同工”。
“编制”成了她头上的紧箍。
她掰着指头数,每年能参加3场招聘,一场公务员招考,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场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自己是硕士,能考到35岁,“算下来也就剩10来次机会”。
这次,幸运终于砸到她头上。仔细浏览了招聘要求后,纪元发现,房屋征收办的这个岗位,除对专业有限制外,还注明“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征收一线现场管理,适宜男性”。她琢磨着,“限制多的话,竞争没那么激烈”。
早上8点开放报名,到了10点,纪元终于点下鼠标,慎重地按下提交键。“每次只能报一个职位,所以我一点儿都不敢乱报。”正式提交前,她上网查询,确认自己的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
当天,她通过了资格审查,并且据系统显示,她是该岗位第一个通过资格审查的。
接下来,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顺利”。与不少动辄上千人竞争的职位相比,这个招录1人的岗位,只有3个人报名,刚好达到开考的最低比例。笔试她考了108.7分,比第二名高16.3分。面试结束后,拿到成绩,她立马知道,“就是我了。”
与排名第二的报考者交流后,纪元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安慰他,“哥,没事,下次再好好考。”在报名费高达2.1万元的面试辅导班上,老师曾叮嘱她,“考好了也不要骄傲”。
一年多过去了,那位大哥早已入编,她却徘徊在“维权”路上。
“我们招的是徐州市的,所以就看徐州市地方的目录”
纪元的父母都曾在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摊上事儿了”,一家人能想到的维权方法,就是一步步地走程序。
纪元的父亲去徐州市政府法制办申请行政复议。没想到,接待的人不收材料,让他回去,“这个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你来这儿也没用。”
纪元给徐州市人社局“局长信箱”写信,按规定,他们必须作出答复。
等待数天后,依然没回音。纪元只好致电徐州市人社局事业处,请求对方出具一个书面通知单,说明不录取的原因。工作人员说,“我这里开不了,也不知道哪个地方能给你开这个证明。”
说着说着,对方搁下了话筒。
经过多日等待,8月11日,纪元终于得到了人社局事业处的回函:经查实《2016年徐州市公务员招录考试专业参考目录》,“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中国语言文学”是中文文秘类中并列的两个专业。
这份回函还特别指出,该局在布置资格审查工作时,对招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凡设置到专业大类的,专业大类目录中所列专业均可报考;凡设置到具体专业的,毕业证书中所载专业应与公布的专业名称一致。
具体到纪元身上,人社局认为,“中国语言文学”是一个具体专业,而非专业大类,纪元毕业证上记载的专业名称,和专业要求对不上。
“这完全是‘机械执法’,只要上网稍微查一下,他们就能明白,根本就不存在‘中国语言文学’这样一个研究生专业。”纪元感叹。
她拿出一沓厚厚的材料,上面用红笔做着标记。徐州市的专业目录,与她收集的这些证据明显相悖。
一份证据是《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这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该目录显示,“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面的8个二级学科之一。
她找到的另一份证据,是江苏省2016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专业参考目录。这份目录在具体专业中也没有收录“中国语言文学”。
“我们招的是徐州市的,所以就看徐州市地方的目录。”徐州市人社局宣传处处长谢辉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不太清楚这个参考目录是哪个部门做的,但既然这个目录出来了,我们就按照这个目录来执行。”
纪元的父亲对此哭笑不得。“就好比只招南京、无锡和江苏的考生,我是江苏省徐州市的,他们一瞅,对不上,所以就认定我不符合要求。可问题是,江苏本来就是个省,不是个城市呀!”
纪元一家将徐州市人社局告上法庭。去年10月第一次开庭,8个月过去了,案子还没宣判。
初次开庭后,从没打过官司的她,由于过于焦虑,突发疾病进了医院。
“我现在有点不敢再考了。”她说。
她的父亲表示一定要继续申诉,“这是一辈子的事”。
徐州市人社局也认同,“这是一辈子的事。”谢辉反复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们和这个考生无冤无仇,怎么可能针对她呢?”
“我们所有的招考流程都是按照规定来的,绝对公平、公正、公开。”谢辉强调,“规定就是这样子的,我们也没有办法。”
纪元不甘心。她在申诉书中写道:“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谁的责任,不能让考生成为牺牲品。”
谢辉则回应,每个岗位的具体专业要求,由用人单位负责制定,人社局只负责监督指导和查纠。也就是说,如果专业要求制定有误,只能去找用人单位。
然而,纪元本来早已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徐州市城乡建设局老早便告诉这位笔试面试第一的考生,认定其专业不符的是人社局。
绕了一大圈,纪元又回到了原点。她还是不知道,到底谁该为此负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郭路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