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把课外定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第十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河南科技大学举行,作为学生会团工委书记的刘妍,正在为会场太热发愁。联系寻找干冰、装桶、分发展区,一通忙,会场里的高温慢慢降下来。

为了这次比赛的筹备工作,刘妍每天都和小伙伴们忙到寝室锁门,甚至会在学生会办公室熬个通宵。“整个人都像脱了层皮,但老师放心把工作交给我们,我们就一定要干好。通过这种课外锻炼,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提高。”刘妍说。

把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放心地交给学生,正是河南科技大学课外培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制订了一系列课外培养制度,建立了六大课外培养模块、12条课外培养路径以及完善的考评体系,进行课外课内“双轨并行,融合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

在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一个特殊的“班级”——梦想一班。

“它不是行政班级,也不是一个班级,而是一个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平台。”曾任该学院党委副书记的程光耀,是“梦想一班”的发起者。在他看来,当一些有共同梦想的学生在一起奋斗时,就加入了“梦想一班”。

“梦想一班”共设立了立德、志愿、创业、明心、运动、文艺等10个梦想班。程光耀举例向记者介绍,创新梦想班,让创新在学生力所能及的地方真正落地生根;志愿梦想班,是引领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运动梦想班,是引领学生积极“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磨练意志,提高身体素质……

之所以开展“梦想一班”这种课外培养工作,源自于河南科技大学在全校范围内的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有88%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发生在课外,大学生在课外学到了许多课堂上难以企及的知识和社会行为方式。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课外参与社会实践和各种文化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014年,河南科技大学提出了建立课内课外共同培养人才的构想,即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重新打造课外活动,摒弃过去那种“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传统观念。

“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是大学教育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发挥着对人才的培养作用。”对课内课外“双轨并行,融合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深入研究的学生工作处处长杨国欣教授说。

“窝在学校宿舍里看问题,容易表象化、片面化,只有真正去实践,才会有更深刻的认知。”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三学生张晋烨带领团队成员,用半年时间,对丹江口水库移民的社区安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虽然条件艰苦,受了不少罪,但张晋烨认为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们带着这份调研报告,出现在今年河南省“挑战杯”的决赛赛场。

护理学院大三的崔文豪,也是一个“爱折腾”的学生。从大一开始,他坚持参加学校助残济困、文艺演出、环保宣传、社区义诊等爱心志愿活动。2016年,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后,崔文豪带领学院志愿服务团队来到汝阳县贫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医活动,他在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中获“实践组织带头人”称号。

去年10月,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开赛,河南科技大学学生驾驶自己打造的第六代“河洛风”赛车在赛道上风驰电掣,这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七次作为河南省唯一高校参赛。

“河洛风赛车队以赛车为平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对接,课内与课外相映互动,使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徐斌说出了“秘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