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诡异的光”引热议 阅读该有标准答案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6-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2017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但舆论中的高考话题并未退热。日前,浙江高考语文题中,一篇现代文阅读持续引发网友热议,该文作者一句“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更被媒体称为“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

2017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但舆论中的高考话题并未退热。日前,浙江高考语文题中,一篇现代文阅读持续引发网友热议,该文作者一句“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更被媒体称为“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

那么,高考语文阅读题究竟在考查考生哪些能力?语文阅读题目是否应有标准答案呢?


据了解,今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文章的写作背景置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描写了主人公6岁时,一家人第一次喝鱼汤的记忆。该文最大的关注点在于,作者在文末描述称,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其中一道题目,正是要求考生评析这个结尾。

事实上,从历年高考试题产生的舆论影响来看,有关语文阅读题目的争议并非个例。

据媒体报道,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选取了林天宏所写的《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原作者最为纠结的是,题目让考生分析文中两次出现大雨的原因,林天宏对媒体透露,标准答案说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他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

对于这些争议,有网友疑惑,高考语文阅读题的命题思路是否应顺从原作者的本意?考生的个体思维能否得到真正的发挥?高考余温未散,关于语文试题的评判问题再次备受关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