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看重家长学历也有损教育公平
据媒体报道,近期,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和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招生让家长做“问卷调查”,甚至调查爷爷奶奶职务、毕业院校等信息?此事引发关注后,问卷被取消。上海市教委在全市教育系统对两校通报批评,要求两校公开致歉,核减两校明年招生计划。
类似“考察”家长的做法并不鲜见。现实中,甚至有学校第二轮面试要看家长身材,肥胖家长的孩子不予录取,因为肥胖是“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表现。今年3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一私立小学招生也要求“学生家长学历本科以上”,尽管当地教育部门迅速叫停了这一宣传行为,但由此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学校如此执着地调查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甚至将调查范围延伸到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知道究竟要干什么。此前也曾有学校开学后发放登记表,要求学生提交家长职业、职务等信息,但无论如何,这也是在学生入学之后的“摸底”,而上海和广州这些小学则在招生时公然根据学生家长的个人情况而为学生本人设置入学障碍。
受教育权是平等权利,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经由教育的渠道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进入到社会的正常流动中去。这其中,教育权利平等是一个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的准则。个人的资质、禀赋、兴趣或有差异,但教育中的“有教无类”“无差别化”却是一个普遍性原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户籍在相当多的地方已经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的羁绊。许多城市里的学校敞开了大门,而不再设置入学门槛。
上海市教委认为上述两校的行为,有违义务教育法和上海市招生政策中强调的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中小学生教育权益的基本原则。应该说,这样对问题定性,直指“考察家长”行为的本质就是在扭曲教育公平。这样的招生非但不是在消除差异,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而恰恰是在人为制造差异。
强调家长“素质”的做法,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名义。比如,一般人都认为,无论是从宏观的教育理念看,还是从具体的课业辅导出发,低学历的家长往往很难比得上高学历的家长,家庭学习环境较差的学生,也需要老师和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弥补这其中的差距,却正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与本分所在。客观地讲,家长当然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却并不应该取代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尽管殊途同归,但本质上仍是两回事。知识的传授、修习,还是应该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
从根本上讲,教育本该最具包容性,也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对未来的期许。从来只有挑剔的学生,而不应该有挑剔的教育。对于这种“挑剔”,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