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行车贴反光标引争议 学校:确应提前沟通
教育部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给学生自行车贴反光标识。多所学校纷纷以各种方式,给学生自行车强制性贴上“不逆行,不闯灯,不走机动车道”的反光安全标识。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所学校了解到,未告知、不征求学生车主意见等做法,引起众多学生的不满和争议。对此,部分学校表态将提前和学生进行沟通,做好告知工作。
学生自行车被强制贴标
日前,十一学校学生会发出一则公告,内容来自学生们的“投诉”:学校自行车棚内所有自行车均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张贴了“不逆行,不闯灯,不走机动车道”字样的反光安全标语。
十一学校学生会的一名学生介绍,3月7日晚上,停在校园内的自行车突然被集体贴上了一个反光安全标语,有的贴在自行车的挡泥板上,没有挡泥板的则贴在横梁、脚蹬等处。该学生表示,此前学校并未下发过相关通知,也未征求过学生的意见。
据了解,学校贴车标的行为,源于海淀区教委3月6日下发的通知。通知称:“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交通安全生命防控工程’的工作部署,在教育系统所有单位开展非机动车车身反光标识粘贴专项工作。3月底之前,确保所有学校所有非机动车的反光标识粘贴率达到100%。”该通知还特别强调:“学生群体的自行车反光标贴粘贴工作,是上级关注的重中之重,请如期保质保量完成粘贴工作。”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除十一学校之外,人大附中、101中学、北京八中、161中学等也开始对学生的自行车贴标。“我的自行车上午被贴了,反正车棚内的所有车都贴了,完全没有告知……”101中学一名高二学生表示。
此外,北青报记者还在两所学校看到,“贴标”自行车的反光标底部写着“东方时尚”的字样。
学生认为“贴标”前应征求意见
“为什么贴的时候不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有权利维护个人的东西,有权选择贴与不贴。”“贴标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我们不再有教育意义”……由于贴标未被告知,以及对贴标的位置不满,不少学生提出异议,甚至表达愤慨。
“自行车就是我们的个人财产,贴标前是不是应该征求大家的意见。”有学生甚至认为,“这可能违反了《物权法》、《民法》等法律。”
据了解,部分中学生的自行车属于山地车型号,价格不菲,均价在3000多元左右,贵的碳纤维车则价值上万元。对于这些高档自行车的学生“车主”来说,爱车贴上安全标识,无异于“毁容”。
“学校后来向我们解释说是为了安全,所以贴上反光标识。”多名海淀区的中学生表示,他们理解这一初衷,但是学校在执行过程中未进行事先告知,也未征得“车主”们意见,大家则表示不能理解。
对于贴反光标是否真的能起到作用,不少学生也表示异议。一名有着六年自行车车龄的学生“车主”表示,他观察过大家的用车,基本都装着反光装置。车身涂反光涂层,甚至有些还安了反光灯,“这样一小块反光标识并没有用,感觉很形式主义,还引来大家的反感。”该学生说。
部分学生对于自行车“贴标”的位置也表示不能理解。按照规定,反光标识应贴在自行车的挡泥板位置,但是一些没有挡泥板的自行车,标识被贴得五花八门,有贴在自行车前叉上的,有贴在脚蹬子上的,甚至还有贴在椅垫上的,“贴在脚蹬子、椅垫上,怎么起到反光的作用?”
目前,部分学校已完成全校100%的贴标任务,但是学生已开始展开“撕标”行动,某中学校内的柱子上,已经出现了被学生撕下的反光标。
据学生们反映,被统一贴上的反光安全标的纸质和胶质,应属专业户外、公路标识所用,耐水耐尘,极难去除。对于贴标位置不满打算更换的学生,有人已研究出了方法,“可先用有机溶剂去除原标,在一张纸上涂满不会留痕迹损坏车辆的胶,然后将这张纸贴在自行车上,再从学校重新领取反光标贴在纸上。”
学生们建议,学校可以将“车标”发到他们手中,让大家自行贴上,这样可避免那些“尴尬”的局面。据悉,161中学就是采取这样的做法,将车标下发,提醒学生们贴上,但并未采取强制的贴标措施。
校方说法
学校应提前与学生沟通
针对自行车“贴标”这一专项行动,西城区某重点中学校长认为,学生自行车“被贴”反光标识的做法虽不太恰当,但是教育部门是出于关心学生安全的角度考虑来做的,确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学校应该做好事前的说明告知工作,并且不采用强制的手段,尊重学生的意愿会更好。”
北京市13中相关负责人陈老师表示,他们已收到给学生自行车贴安全标识的通知。学校将通过班主任通知到每一名学生,再作出统一要求,这样做会比较科学合理。不过陈老师也认为,学生应该更加理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对话
如何让学生接受才是学校应考虑的问题
对话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郭元婕
北青报:您怎么看待给学生的自行车贴反光标识这件事?
郭元婕:从教委到学校层面为同学们贴自行车反光标识,保障夜间骑车安全这件事本身没有问题,也为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提供了多一层的保障,有着良好的初衷和目的。
北青报:那是不是学校强制贴反光标识的行为欠妥呢?
郭元婕:我认为不全是,问题不出在“强制”上,孩子的上下学路程不同于普通的骑车路程,属于家校之间的这段距离,其实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依然有一定责任,强制给孩子们贴反光标识的做法实际上是教育责任边界的进一步延伸。从某种程度上说,强制给孩子们贴反光标识才是更负责任的做法。
北青报:那为什么这种看似负责任的好事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呢?
郭元婕: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和不稳定阶段,对自我物品的归属感和独立行使权利的欲望越来越强,校方在执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十几岁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程度和现阶段的心理状态,不恰当的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反弹,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感受并做出恰当交流沟通,是学校保障学生安全的“最后五米”,好的初衷才会达到最大的效果。如何让学生安然愉快地接受学校的安排才是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
北青报: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建议学校应该怎么做呢?
郭元婕:事先告知的效果会好很多。或者跟学生普及贴反光标识的意义,尽量指导学生们贴在不影响美观又明显的地方,毕竟很多学生的车都是他们的宝贝,如果破坏美感学生们自然会觉得心疼,并且表达不满,要尽量兼顾美感和安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