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眼中的“中国年”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萨芭是位苏丹女孩,她2014年来到语言大学学习,此后的每年寒假都留在北京。她说:“在中国过春节让我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了。”
1月26日是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九,学校老师组织留校的几十位外国留学生一起包饺子。“这是我最喜欢的春节活动,大家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很热闹,就像个大家庭,这种感觉让我想起祖国苏丹。遇到盛大节日时,苏丹的人们也是这样在一起吃饭,相互祝福。”萨芭说。
除了吃饺子,萨芭还请学校教书法的老师写了春联,贴在自己的宿舍,平添了几分喜庆。过年期间,萨芭和同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的埃及女学生王笑一起去北京王府井、西单逛街购物,在满眼的红灯笼、大福字中感受中国春节的魅力。
王笑2012年来到北京上学,至今的每个寒假都在中国度过,2014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过年留给她的印象最深。那年春节假期,王笑吃住在一位同学家里,了解到许多“中国年”的习俗。
王笑和同学的家人一起包饺子,看见同学的妈妈把硬币包到饺子里,王笑还幸运地吃到了硬币。她回忆说:“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习俗,人们也会把硬币包在一种圆圆的甜点里,谁吃到了会非常幸运。”
除夕晚上,同学的爸爸将装满食物的盘子端到阳台。同学告诉王笑,这是他们在祭祀祖先。“我觉得这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埃及人在一些重大节日时会去给先人扫墓,带些先人喜欢吃的水果和面包。中国、埃及的这些习俗都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
近年来,随着中国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合作交流增多,来华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加。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比2014年的37万多人增加了2万多人,增幅为5.46%。
这些来华留学生中,有许多人像萨芭、王笑一样,因受中国文化的吸引,选择留在中国过春节。写春联、贴福字、逛庙会……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春节,成为他们美好的人生记忆。
美国小伙子蓝斐历是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生,从2012年进北大学习开始,每年寒假他都留在中国。2013年春节,他到一位北京同学家过年,吃北京菜、游胡同,还去了地坛庙会。
“当时,许多家在外地的人都回去过年了,路上的人和车都比平时少很多,整个北京城都空了。但庙会里却到处是人,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中国人!”
蓝斐历兴奋地说:“庙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还有人说相声,我当时的中文水平还不够高,只能听懂一半,但觉得很好玩。”
2015年春节,他又受一位同学邀请去到江西农村过年。看同学家传承上千年的家谱,随同学去家族祠堂祭拜祖先,大年初一全村人出门挨家挨户拜年……这些沿袭至今的古老风俗让来自大洋彼岸的蓝斐历大开眼界。
最令他难忘的还是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每到寒假,都有许多老师、同学邀请他去家乡过年。今年春节,他本来计划去黑龙江的同学家过个“冰雪年”,但因忙于撰写博士论文无法成行。
蓝斐历今年即将从北大博士毕业,他想先回到美国读博士后,而长远规划还是再来中国工作,他说:“因为我超喜欢中国人和中国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