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学生踢“软球” 体育锻炼应“加码”
学生体质下降了,学校着急了,纷纷给体育锻炼“加码”。既想锻炼又怕出事故,咋办?社会上出现一个怪象,部分学校用上了软式足球、软式排球等器具。在昨天的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东城团全团会上,一些代表提出,应该敢于放手让孩子锻炼,在体育锻炼中过度保护,未必是好事。
学生体质下降需多锻炼
这次上会,汇文中学校长、市人大代表陈维嘉最关心的议题就是学生的体质健康。在东城团的全团会上,他谈了一个现象,过去三四年,据他观察,未必有一个学生架拐,现在一年大约就有四五个。
“什么原因?”这番话引起东城区委书记张家明的好奇。
“缺乏锻炼,再一个饮食有问题。”陈维嘉说。
“还得锻炼啊!”张家明直言不讳。
还有代表反映,有的学校怕学生踢足球把脚伤了,用软式足球,有的怕打排球太硬,换成软式排球。
陈维嘉说:“一些项目,学校出于谨慎,索性不敢开!”
“要敢于让学生锻炼啊,怕担责任哪能行?”张家明坐不住了,他说,区里给教委提出来,一天不少于一个小时锻炼,而且是不少于一个小时出汗的锻炼。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本市城区一些学校把“硬排”换成“软排”。有学校解释,学生初学“硬排”时,因为没掌握技巧、用不好劲儿等原因,总有人手臂、手腕红肿,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信心。为此,学校将“硬排”换成了软式排球。
硬球变软球只为降风险
对于“硬排”换“软排”,石油学院附中体育特级教师索玉华持反对观点。她告诉记者,虽然“软排”和“硬排”规格一样,但很多体育老师对于这种教具并不认可,不少学生也觉得“没意思”。此外,中考体育考试允许学生在篮球、足球、排球中“三选一”进行测试,其中,选排球的学生需要完成“连续垫40次球”,而考试规定是不能使用“软排”的。索玉华认为,如果学生平时练的是“软排”,考试却得用“硬排”,肯定会不适应。
索玉华分析,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里养得太娇气,身体素质和力量都比较差,缺乏基本的防护知识。而有些家长也过于谨慎,见孩子受点儿伤就要跟学校讨说法,体育老师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自然会减少教学内容。
过度保护未必是好事
陈维嘉也认为,没有在真实的训练环境当中磨炼,过度保护,对学生未必是好事。正常的体育项目,只要实施较好的保护措施,学生应该能承受。
以他所在的汇文中学为例,学校在田径、游泳、足球等项目上均有优势,不仅不建议学生踢“软球”,还鼓励他们啃“硬骨头”。游泳,在家长眼里是一项有点“冒险”的运动,在汇文,这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不会游泳不能拿毕业证。“我们已经坚持了六七年,到目前为止,除了身体条件等特殊原因之外,还没有出现学生因为不会游泳而不能毕业的例子。”他说。
游泳课上,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他们安排了专门的教练和救生员,利用专业设施将一部分泳池底部垫高,形成了浅水区,初学者在浅水区中活动更容易承受。
陈维嘉说,提这个建议,也是想呼吁社会对孩子锻炼予以关注。在运动中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真有事故,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权威的标准,让学校责任更加明晰。
现行的体育健康评价标准多是以运动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他说,跑得快不一定就是身体健康,北京应该推出更加完善的标准,最好能纳入视力、心肺系统、呼吸系统等指标。此外,目前中考中体育占40分,其中30分为运动成绩,10分主要考查平时运动表现。陈维嘉希望,在考查学生平时表现时,相关部门能出台统一的相对客观的标准。(记者任敏 孙宏阳 贾晓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