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赤壁:农村娃也能变身科技达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冬瓜、南瓜空心中的气体是怎么进去的?”“为什么白炽灯灯丝在开灯时容易断?”一个个令人“脑洞大开”的问题,点燃了湖北省赤壁市中小学生的思维火花。

近年来,该市中小学共有370余件科技创新作品获得各级嘉奖,40余篇学生科普习作在报刊发表,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面临着家长“不感冒”、专业师资不到位、设备匮乏、校际间差距大等瓶颈。赤壁市农村中小学的科技教育是如何破局的?

农村科教,用成果来“说话”

“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农村娃学科技,首先面对的是观念的藩篱。”赤壁实验中学化学教师黄新阶坦言。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学生提问:“老师,这种试管架太不方便,有办法改进吗?”面对疑问,黄新阶带着学生们查资料、谈想法、做设计。一周后,折叠式试管架出炉,并被《中学化学报》刊登,燃起了孩子们科学创新的火种。

但火种很快被吹灭。有家长找学校“理论”:“我们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那些旁门左道、乱七八糟的东西。”更令黄新阶不解的是,有位班主任跑到他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说:“你搞科技创新,是不是要成果、图出名?”

面对科技教育与传统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赤壁实验中学摸索出“全面渗透+精准滴灌”的秘籍。

学校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引导学生为教材“挑刺”,培养其质疑精神外,还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科普作文、科普画创作。同时,辅导老师利用课外时间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此外,学校搭建比赛平台,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支持,增强农村娃科技创新的信心。

孩子们的“成果”比说教更能打动人。2010年至今,该校连续6年获国家科技大赛奖,令原本不理解、不支持的人刮目相看。

就地取材,身边资源都是“富矿”

“为什么人们会经不住诱惑去赌博?能不能从数学角度让赌徒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儿饼?”这一连串来自日常生活的问号,让赤壁市车站学校学生定涵叩开了科技创新的大门。

针对疑问,定涵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数学理论对转盘“机关”的奥秘进行探索论证,对其隐含的数学规律形成公式化的表述,解析了“老虎机”转盘游戏背后的数学真相,呼吁人们远离赌博。其作品《转盘“机关”揭秘》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数学类一等奖。

无独有偶。一次,在参观赤壁博物馆时,实验中学学生吴亦隆注意到馆内许多铜剑、铜鹤、铜镜等文物出现了明显的锈蚀损坏现象,决定利用所学知识为文物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他着手实验,“对症下药”提出了青铜器生锈的预防措施。其作品《赤壁馆藏铜质文物的锈蚀机理与保护研究》荣获第30届湖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赤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世成说,农村的一些资源都是身边的“富矿”,学校就地取材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把科技教育做出了“味道”。

抱团发展,补齐科技教育短板

去年6月,赤壁镇中心学校的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对嘉一科技打印公司的3D打印技术产生兴趣,该公司随后向校方赠送两台3D打印机。

“农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师资。捐了两台机器后,捐助方每学期会请专业老师为师生免费授课,学生以兴趣小组形式参与其中,零距离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该校科技辅导员苗其武说。

为摆脱师资瓶颈,该市教育局每年选派科技教师赴省内外参加培训、研修和比赛,修炼内功,开拓视野。同时,该市还邀请科技教育经验丰富的黄新阶赴部分中小学开展“科技培训进校园”活动,为教师们“充电”。

为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赤壁市自2008年起设立“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拨付10万元支持中小学抱团开展科技创新。

“一枝独秀不是春。通过抱团发展,让更多学校做到科技活动一起办、实验辅导一起搞、社会调查或比赛一起去,这种共建共享机制,让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宋世成说。(程墨 胡新华 王小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