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图书管理员徐中远和他的“圆梦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2012年,退休后的徐中远和一帮爱心人士共同发起了“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开始了对贫困学子捐资助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基金会最终将工作重点明确为“圆梦班”助学模式。

“小学、初中孩子们上学的困难是国家义务教育基本能解决的。目前贫困家庭孩子读书困难主要是在高中三年,生活费、书本费以及额外的学习资料费等全由学生自己负担,这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支付的。”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毛泽东晚年图书管理员徐中远在做客人民网访谈时表示。

2012年,退休后的徐中远和一帮爱心人士共同发起了“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开始了对贫困学子捐资助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基金会最终将工作重点明确为“圆梦班”助学模式。今年9月21日,最新的一个“圆梦班”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启动,这是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第14个“圆梦班”。

谈起成为基金会的初衷及捐资助学的成果,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如数家珍。

忆初衷

“毛主席一件睡衣穿了20年”

出生于1944年的徐中远,于1965年7月被选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专职负责毛主席的图书服务管理工作,在主席身边一干就是十年。

“毛主席生前很喜欢穿的一件睡衣,他老人家穿了20多年,上面缝补了67个补丁他也不让换。用了多年的一条毛巾被上面补了73块补丁他还继续用。一双破拖鞋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后来实在没法缝补了,服务人员就把它扔到垃圾桶去了,毛主席知道后非要服务员把它从垃圾桶里找回来继续穿。”时隔半个世纪,徐中远至今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

徐中远认为,毛主席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代表,是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当向毛泽东、周恩来等无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2005年,他退休之后,决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项毕生的事业来继续耕耘。

2012年春天,在一些爱心人士和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帮助之下,徐中远发起成立了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2013年9月,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部长宋平的指导下,基金会在甘肃省会宁县(国家级贫困县)第一中学,广西区隆安县隆安中学试行设立第一批“圆梦班”,由宋平题写班名。

聊现状

60人的“圆梦班”,52人考入重点大学

基金会成立之初,因为资金不多,先是零零散散资助了一些中小学。但很快,徐中远发现,这种助学比较分散,很难开展教育和帮助,效果也很有限。

经过调研,他发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大学的相关助学政策也很完善,而高中阶段正是很多贫困学子求学途中“青黄不接”的时期。

“高中这三年,是孩子成长、进步非常重要的阶段,帮助家境贫困高中学子完成高中学业,让他们顺利考上大学,这对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至关重要。”为了让更多贫困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实现人生梦想,徐中远踏上了他的“圆梦之旅”。

三年间,基金会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边远地区遴选了14所高中,捐资设立了14个“圆梦班”。

三年摸索下来,“圆梦班”也形成了独特的一套助学模式。

每个“圆梦班”招收60名学生,由所在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从当地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中挑选出来。进入“圆梦班”的学生,除了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困难之外,还要求品学兼优。

每个“圆梦班”,基金会捐资120万元人民币。其中90万元帮助学生解决在校的生活费用、书本和学习资料等费用,另3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教“圆梦班”的班主任及各科任课老师,以吸纳优秀师资。

“我们不是把钱给困难学生花了就完事了。我们还很关注过程和结果,还要根据受助学生实际情况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配合学校做一系列的具体细致的工作。”徐中远表示,只有这样,助学的效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今年六月,首批两个“圆梦班”学生毕业了。其中,会宁县第一中学“圆梦班”的60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52人考入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家重点大学,另8名同学也都被一本院校录取。

“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学来说,一个班能有这么多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家名牌大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看到孩子们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徐中远很是欣慰。

品酸甜

三年间给学生写了百余封信

徐中远和基金会成员,每学年都到学校与学校老师和受助的贫困学生见面,了解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我们给受助学生讲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刻苦读书、勤俭生活、献身国家的故事,启发他们要有理想、有追求。”徐中远告诉记者。

同时,他还与受助的贫困学生长期保持通信往来。每个“圆梦班”从高一开学启动仪式起,到高三毕业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止,在不同阶段都能收到徐中远的信。“孩子里对家长、对老师难以启齿的话对我们都说了。我们把它作为舒畅学生心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圆梦信心、鼓舞前行斗志的一种重要措施。”

三年下来,徐中远写给受助学生的书信、邮件、信息多达上百封。学生们写给他的就更多了,而他几乎每一封都回复。“这样做,我本人很费时、很费神、很辛苦,但能及时、有针对性、有显著成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而孩子们的问候,也成了徐中远“甜蜜的负担”。2014年除夕夜是“圆梦班”启动后的第一个除夕,他与往常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开始不一会,短信“轰炸”就开始了。同学们的拜年信息接踵而至,一晚上手机响个不停。

“不回吧,对学生不尊重。回吧,信息实在太多。怎么办?只好减少文字、简化内容。有的干脆就写‘春节快乐!’,连落款也不写了。”就这样,徐中远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才将信息一一回复,晚会节目没看好,新年饺子也顾不上吃。

“这是我有生以来过的第一个既紧张忙碌、又‘有苦难言’的除夕”,徐中远笑道。

谈未来

把“圆梦班”的旗帜插遍祖国各个贫困角落

说到基金会未来的规划,徐中远表示,“圆梦班”才办了14个,还远远没有达到他的目标。今后,他计划每年按新增3到5个“圆梦班”数量继续推进。

“按照宋平同志希望把‘圆梦班’办到西部各省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去,把‘圆梦班’的旗帜插遍祖国各个贫困地区,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做好推进新增“圆梦班”工作的同时,2017年徐中远还想开创新的助学帮困模式。“对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掌握一至两方面专业技术、技能,帮助他们就业脱贫。”徐中远表示,这也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明年就开始做试点。

然而,作为一个非公募基金会,资金的来源主要靠爱心人士和民营企业家捐赠。随着公益项目的增多,资金不足成了目前基金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个“圆梦班”高中三年大约需要资金120万元,新项目还需要更多运行资金。

“希望更多有爱心的自然人、民营企业家认识我们基金会,了解我们基金会,支持我们基金会。迫切希望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与我们一起努力,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都能圆梦上大学,都能早日脱贫过上幸福富裕的幸福生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