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我们能做些什么 点滴之力助推山区进步
在这五天四夜的行程里,最让大学生记者动容的,应该属东兰县之行。2013年至2015年,南方电网公司共安排援建东兰县7个扶贫项目建设,扶持资金2亿多元,受益人群达93740人;同时向坡索村、永模村派两名驻村第一书记;解决了近几年来东兰县教育、饮水、道路、用电、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持续安排援建资金400万元,建设项目14个。东兰县的面貌迎来了大变化。
在此之前,“山里”的感觉是美丽的青山绿水,是闲情逸致,“精准扶贫”大概也只是一个词语而已。但在此之后,这群年轻人才发现它与想象的千差万别,在他们的心中,多了一份对山区孩子的挂念,更多了一份对社会的了解、责任和担当。
---------------------------------------------------------
坡峨小学给记者带来的震撼远远不止是那抵达之前崎岖颠簸的山路。
小学生谭友明不知道自己老师的名字。“因为学校条件太差,一般到这儿的老师都待不了多久。”校长谭启龙说。因为老师换得过于频繁,一些孩子真记不住老师的名字。
但在2014年之前,师资还不是重点。你很难想象,一个床铺要睡三个学生的情景,而这就是当时的坡峨小学——基础建设太差,以至于难以考虑其它。
这就是一个贫困乡镇小学教育的现状。现实引发了大学生记者们的思考——“精准扶贫”能够为教育带来一些怎样的改变?又能有哪些力量,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成长?
多种因素影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2013年,南方电网公司开始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对口扶贫广西东兰县,为香河小学、华亨小学和坡峨小学、金谷小学等建了新的校舍和蓄水池,解决了学生们的住宿和用水问题。在这之前,坡峨小学的学生每周只有10到20公斤的水,这是他们一周所有的用水。“一个星期不洗澡。”谭启龙说起以前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很是心酸。
“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恶劣,留不住优秀的、有能力的教师,更不能为学生们提供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有大学生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走访中发现,在乡镇,教师工作常常负担重,而且班额大、实行寄宿制,老师们每天超负荷工作,还要时时担心学生出问题。
除了学校方面的客观原因,乡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亦堪忧。
记者发现,在农村,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观念仍然落后。他们的世界观还处在小范围的代际经验和邻里沟通之间,对教育重视不够,对当下社会认识不足,他们对后代的教育观念很“短视”,或趋于功利性,或放任不管。
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许多地方的乡村小学生源越来越少,一些村小学生不足百人,甚至有的学校只有几十人。由此产生的循环,导致留在乡村的学生所面对的教育环境更糟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