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捐资1500万助学的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
转行,意味着开垦拓荒,意味着放弃积累了大半辈子的成果。隔行如隔山,搞科研,这几乎等于连根拔起,顶着花白的头发重起炉灶。
因为赵家和的一次次转行,有人为他鸣不平,可赵家和丝毫不放在心上。选办公室,他给自己找了个暗间;为了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他主动让贤,先是从常务副院长转为副院长,后来干脆回到系里。
赵老师有过犹豫吗? 记者问吴嘉真。 没觉得。这几次调动,他都没有同我商量,只是把结果告诉我。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很多人这样概括赵家和。 无线电、计算机再到经济金融,他始终站在学术潮流前沿。 陈章武说。
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2012年1月,家里。肺癌晚期的赵家和神色平静地交代遗嘱。
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不安排遗体告别仪式 他又叮嘱老伴: 学校分的这套房子,如果将来卖,只能卖给学校。 作为见证人的陈章武和张陶伟,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赵家和却眉目舒展,安慰老友: 我已经做了我认为最好的安排,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其实,从2009年得知自己的病情后,赵家和一直很平静。他给年轻同志发了邮件, 我体检有肺癌,你们年轻人要注意身体。
吃穿可以节省,但治病不能迁就吧。吴嘉真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她陪着全身过敏发烧的老伴去医院,医生的话毫不留情: 你这是吃的廉价药吧?我们把这药叫假药。 治疗癌症,赵家和用一种英国进口的靶向药,效果很好。但是贵啊!一片就要500元。听说某国有一种仿造药,只要50块钱一片,赵家和就托人带了一些。
医生要求他停了仿造药。不干!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他想了个办法,隔一天吃进口药,隔一天吃仿造药,结果还是过敏。 吴嘉真最了解老伴的心思: 钱已经决定捐助了,他自己估计还能活5年,用进口药要花很多钱的。
临终前几个月,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去看望赵家和,此时,他下半身动不了,腿上扎满了针。 这针灸从表面上啥也看不出来,可还能治病,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机理? 赵家和乐了,回答李稻葵: 我到时把自己捐出去,让医生好好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work(工作)的。
赵老师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以潇洒的姿态走完最后的旅程。 追思会上,陈章武沉痛地说道。
70多岁能够给国家做的事情都做了,后面长一点很好,短一点也没有什么。 患病后的一次散步时,赵家和这样和老搭档赵纯均交心。 在整个治病过程中,赵家和是一种坦然的态度,得也淡然失也泰然,真正对人生大彻大悟。 赵纯均说。
这样有名的老教授,哪怕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向他咨询问题,他都会登门服务,别说报酬了,就是留他吃顿便饭都很难。有时拗不过学生,他就提议去路边小店。 学生王淳奇还记得,那是个天寒地冻的日子,他穿着那件旧罩衣,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相约而来,而且提前到达,这是老师的作风。
写本书吧!王淳奇这样问赵老师。赵家和一笑, 图那些虚名干什么 。写本回忆录吧!赵老师躺在病床上悠悠地说: 写什么呢,如果我做了坏事的话,别人都记在心里,做了好事,那就不用再说了。
学生潘庆中记得很清楚, 赵老师郑重告诫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个标准,就是看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究竟在哪里 。
铜板不分大小,爱心不分先后
死亡征服不了伟大的灵魂 ,哲学家培根的这个阐释,或许是对赵家和精神世界的最好注脚。
几年来, 兴华助学 像爱的 磁铁 ,已经聚拢了500余位爱心人士,实际已使用善款近千万元;一些青年学生尽管没有经济能力,却纷纷加入爱心社、成为志愿者。
前不久,一位88岁的老人找到陈章武,要捐出一辈子的积蓄,却执意不肯留下名字。 我就信这个基金会。 老人说。目前,第一笔善款已经到账。
7月下旬,赵家和生前担任过顾问的一家企业,企业代表在狂风暴雨中从深圳飞赴北京,承诺由企业员工3年内每年捐出500万元,这是基金会成立以来得到的最大一笔捐赠。有员工悄悄提醒老板: 就这么把钱给兴华了,那不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老板眼一瞪, 这是做慈善,你还想要什么?
一位曾在清华短暂培训过的学员,带着刚成年的女儿,把父母留下来的4万多元遗产全部捐给了基金会: 父母生前教导我们乐于助人,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延续父母的爱! 转过身,他叮嘱女儿: 我会接着捐,捐不动了,就轮到你了。
更令人感动的是,很多捐赠人坚持隐姓埋名。 告诉孩子们是赵老师的钱,比告诉他们是老板的钱,对孩子激励作用更大。 有人这样悄悄给陈章武解释。
为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捐款的绝大多数是普通人。 陈章武说,每次接到捐助款,无论100元,还是几万元、几十万元,基金会都会寄出一封精心准备的感谢信,除了抬头不同外,包装、内容都一样,这也是老师生前的嘱托, 铜板不分大小,爱心不分先后 。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满怀深情地说: 他以平凡人的心态,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心里却始终坚守梦想,并用梦想去激励学生。正是这样有品质、有情怀的老师,撑起了大学的脊梁。
赵老师离我们远去了,可 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赵家和用自己的全部光和热,照亮了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也成为这个时代熠熠生辉的一抹亮色。
(责编:熊旭、林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