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学霸免试英语入牛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金秋十月,屈方祺将远渡重洋到世界知名学府——牛津大学再续她的人文研究情缘。这位曾在梦想中几经“迷航”的非典型性学霸,在十一学校这个方圆世界中发现新的航道,为自我发展另辟蹊径。

个性:叛逆到理性 自由校园容百家争鸣

爱玩、叛逆、迷糊,这些与“学霸”光环格格不入的标签,却曾在屈方祺的身上寻得痕迹。这位以免试英语成绩升入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在高中入学时,却算不得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性学霸。那么,在十一学校的3年期间,她又是怎样书写属于自己的“学霸养成记”呢?

与多数学生不同,屈方祺选择十一学校的原因也显得“古灵精怪”。早在初三那年,屈方祺及其父母就已经决定选择国际学校。在父母的多番考查下,中考出分当天,屈方祺一家三口便来到了十一学校。“校园氛围非常好,而且还有5个食堂。”——“颜值控”加“资深吃货”的双重属性,让屈方祺与这所注定将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学校“一见钟情”。

据屈方祺回忆,初入高一,她难改从小“有点叛逆”的性格,在年级中常常为了哗众取宠而大放厥词。但这点“小冒进”渐渐在学校的氛围下“稀释”了。屈方祺坦言,在十一学校这个自由呼吸的方圆世界里,学校倡导学生敢想敢做,因此,校园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校园氛围。“每名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对一个问题即便会有分歧,也都能捍卫彼此说话的权利,很理性。”这种理性言论的氛围,使得屈方祺也渐渐被同化,甚至成为她今天的终极梦想——“国民素质提高,大家在说话的时候都能够理性一点。”

梦想:偏执到兼听 多元文化给梦想多些选择

8月31日,十一学校2016年度榜样学子颁奖典礼。这场充斥着“梦想”的盛典,却曾让屈方祺感到忐忑。“梦想这个词太大了。”在屈方祺看来,“梦想”不过就是当下最想做的事,它具有不确定性,也许有一天也会改变。所以,她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如果现在有想做的事,就抓紧去做,但同时也做点别的事。”——给梦想多一些选择,是屈方祺在十一学校学到的事。

大学4年,屈方祺锁定的专业是东亚研究,她解释,这是研究东方各国文化、历史等领域的学科。但回顾高一时,屈方祺却把心思一头扎进新闻学中。“当时我就跟我爸妈说,我就做这一行,其他的不要打扰我。”这一决定,却在一次与外教的偶然闲聊中出现了转机。

在国际部,学生一入学便可根据自身兴趣和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自己的必修课程。除数学、物理、化学外,屈方祺还选择了英语文学。这也为她日后成功升入牛津打下了伏笔。课后,与外教谈天说地成为屈方祺了解各国文化的又一扇窗口。屈方祺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众多外教中,有3位对她的影响很大。其中2位是文学老师、另1位是物理老师。第一位文学老师经常会和她分享英国的一些风土人情,包括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第二位文学老师毕业于牛津大学,会在文学方面与她互相传播、分享。“比如有一次,他向我介绍莎士比亚一首关于死亡的诗,当时我就想到了中国一些文人也有过类似的作品,我们就相互分享。”物理老师是一位“中国通”,对林语堂的喜爱使他们在闲暇之余多了很多共同话题。这3位老师的启蒙,开始让屈方祺的心中渐渐萌生出多种不同的“梦想之路”,隐约中,她开始产生将东方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念头。

在随后的一次与文学老师聊天的经历,最终将屈方祺的这一梦想轮廓勾勒得更加清晰。“他告诉我国外有一些比较小众的专业,比如语言学,因为这个我才进一步地去查资料。”在国外大学的官网上,东亚研究首次映入屈方祺的眼帘,这似乎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追求:迷茫到热爱 开放视野传播东方文化

在围绕着“东亚研究”这一梦想犹豫打转之际,屈方祺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通过不断地了解,渐渐向着她心中的追求靠近。

作为一名“非典型性学霸”,她从未将多数时间偏分给校内学习,而是利用部分时间进行大学专业课程的自修。闲暇之余,屈方祺通过edX(线上大学免费课程)学习麻省理工、哈佛等名校的课程,在了解推荐阅读书目后,她便利用周末时间到国家图书馆进行书籍的查阅。

当被问及选择到国外大学研究东亚文化的原因时,屈方祺表示,“主要想用英语学习,从不同的视角对东方文化进行理解。”这也是她学习东亚文化、历史等领域的最终目的——向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传播东方文化的魅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