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孩子的成长是大人的“上层建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从零岁在婴儿馆里游泳开始,到一岁的早教,三四岁的学艺,孩子们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在大商场里长时间停留玩耍。感兴趣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发生在商场里的儿童业态,预测2017年其面积可能占到商场的1/4

从零岁在婴儿馆里游泳开始,到一岁的早教,三四岁的学艺,孩子们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在大商场里长时间停留玩耍。感兴趣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发生在商场里的儿童业态,预测2017年其面积可能占到商场的1/4。而在一些大型的购物中心,人们正在像造梦师一样营造各种场景,置身其中就像走进一部手指随意滑开就能看到的动画片。不过,这些天马行空的画面都是加了边框的,与父辈的无边框童年相比,孩子们似乎缺少一点,更简单的快乐。

我家小朋友已经读小学,有一天整理她的成长笔记,我发现很多童年场景都发生在商场。

比如她认识的第一个英语词汇exit(出口)是在商场,她学会走路的地方是商场里的翻斗乐,她对着乐高嘴里嘀嘀咕咕的是:你们想出去吗,我带你们去商场玩……商场好像就是她的童年游乐场,我不记得到底扔了多少时间在那里。

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带她去蓝色港湾的小魔仙主题乐园,小魔仙曾是她童年的最爱,虽然她现在已经不记得了。我看到8岁的她在一堆小不点儿里闲逛,摸摸海洋球瞅瞅小火车,就像故地重游一样。她比那些1米线以下的娃娃们高出四五十厘米,走在里面就像闯进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很快她就出来了:我小时候真的总是玩这些吗?那我最喜欢的是什么?

那天我们回忆了很多小时候。真的,6岁以前我们好像总是混迹在商场。

轮滑是在金源购物中心学的。当时的关注点是那家轮滑俱乐部有口碑,教练玩得特别酷,还破了一个什么纪录。以现在的观点看,随便一个教练都够一个4岁多的孩子学上好几年,而且对于轮滑而言,户外才是最好的场地。可当时就是不辞辛苦,从北五环外的家里跑到西四环的训练场地。一年后她的轮滑也只是学会了而已,并没有动用到教练的花样轮滑技术。

钢琴也是在我家对面商场里的琴行学的。印象中只是一次饭后闲逛,我们就面试了3位钢琴老师,然后敲定其中一位。当时也是4岁多。

每到周末,小区里几位妈妈还会相约一起,把孩子放游乐场玩,然后一起喝咖啡聊天,觉得那是难得的放松。

后来孩子上了小学,我们也搬离了那个小区。现在的居所附近还是有一家商场,但二环内的商场并不为孩子们而开,没有那么多扎堆儿的孩子和年轻父母。几年来经过各种试错排错,我们的兴趣班也留下了一些,比如钢琴和舞蹈,新学的魔术和网球,但这些已不再集中于商场。

以至于有一天,当我再看到商场里那些年轻父母,等着娃娃在游乐场里玩个够,等到百无聊赖,我想起我们在孩子小时候,也是这样画了一个场地给娃娃。

有一位我很喜欢的教授说过,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大人的上层建筑。你让你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学习音乐,学习语言,还是多点户外运动,最初都是家长设定的。每个孩子每天都没有多出的一个小时,孩子的时间怎么花,就考验家长的上层建筑了。

我想补充的是,你可能并没有足够的定力坚持你的上层建筑。你可以看《爱弥儿》,讨论夏山学校,你可以说你更亲近自然,你比别的妈妈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可实际上你还是大家中的一员,你并没有逃脱掉。

我的大学同学的孩子多半正处于学龄前。每个周末,朋友圈刷的都是商场里的早教班,或者游乐场。平时工作繁忙,周末陪娃早教,已经是标准的周末陪娃模式。

可娃们正在出现疑似自闭,感统失调的新问题。我的同学跟我讨论的时候,我说,谁告诉你的?同学答:早教机构啊。他们说我家孩子根本不理别的小朋友,老师叫他也听不见,叫好几遍都不理,怀疑是自闭症。我好奇,那老师叫他的时候他在做什么?朋友说,玩积木啊。我不知道自闭症的病理诊断到底有多复杂,我只是觉得这样的怀疑太不负责了。可是我的同学,还是决定要慎重地带娃去医院诊断一下。

我妈妈那一代人,从来不怎么带娃逛商场,除非给孩子换季买衣服。她就对商场特别敏感。每当我把游乐场的卡交给她,或者有课让她临时去陪一下的时候,她的血压就会升高。人太多,呼吸不畅,外面空气那么好,“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都这么带孩子”。她会把小姑娘带到户外去,谁家养了一只小兔子,几点出来遛;谁家种了一个小菜园,去收几根黄瓜。

于是我想起我小时候的欢乐场,就是在妈妈开辟的小菜园。我拎起我的大裙摆,里面兜满西红柿,跟小伙伴们分享。西红柿诱人的甜,裙子上沾满挤破了的番茄汁,就是我童年里的夏天场景。

我不知道在大商场里恒温长大的孩子,还有没有他们的夏天场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