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创业者:做实验室与市场间的桥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华社重庆6月23日电(记者谷训)2013年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的黄兴亮现在拥有两家公司,年销售额达700万元。作为公司总经理,这个喜欢搞技术发明的“90后”希望把公司办成沟通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黄兴亮开发的产品是餐具除垢剂。他拿起一颗小小的胶囊告诉记者说,这颗胶囊里的除垢剂粉末足够清洗50个碗,关键是不需用手擦洗,只需浸泡,污垢就能自动脱落,可大大节省餐饮企业人力成本。

问到他的这项发明与市场上普通餐具洗涤剂的区别,黄兴亮说,通常的液体洗涤剂中有效成分仅有2%,80%是水,无谓地增加了运输成本,大量的水还导致产品易腐败,不得不使用一些添加剂来保持其稳定性。而他的粉末状除垢剂不含水,浓度高,用量小,运输成本低,而且不必添加任何防腐剂。

推向市场后,黄兴亮的餐具除垢剂迅速占领一些餐饮店和高校食堂。“根据市场需求,我们还将推出餐具去油产品。”

一聊到市场需求就两眼放光的黄兴亮,在几年前还只是一个爱泡实验室的“学霸”。人生规划从安稳舒适的读博教书变成不可预知的创新创业。

黄兴亮说,他的“转型”源自国家给予的一次机会。2010年,正读大二的黄兴亮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一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带领几个同学研发出一种高效环保的PVC稳定剂。两年后,教育部又组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利用前期创新性实验成果进行创业实践。黄兴亮的PVC稳定剂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重庆市唯一一个获得10万元创业起步资金的项目。

“申报成功以后,我们只兴奋了一下,就陷入迷茫。”黄兴亮说,“要创业,我们真是一个‘三无’团队,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相关人脉,更没有企业经营经验。”

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都在考虑要不要放弃,只有黄兴亮在短暂犹豫之后下定了决心:“我相信这项技术有商业价值,国家和地方给大学生创业这么多扶持,我觉得没有理由浪费这个机会。”

于是,黄兴亮带领团队在重庆市北碚区大学科技园注册成立公司,不仅享受房租水电费减免,而且申请到科技园的大学生创业基金2万元。重庆市微企政策也给予黄兴亮2.5万元无偿资助。

从实验室走进总经理办公室之后,黄兴亮发挥自己懂技术的优势,积极主动与市场对接,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前景,给科研团队指明研发方向。“只懂技术的是专家,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是行家。”他说,“大学生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趋势,很适合做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创业4年来,黄兴亮从一次次碰壁与突破中总结经验。他发现,最适合大学生创业初期做的项目应该是“小而美”的,是大企业看不上、小企业又做不好的。2014年研发的餐具除垢剂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市场反响不错,前景看好。

“公司现在有5项专利技术,但我们不贪大求全,现在只想在餐具除垢剂市场站稳脚跟,踏踏实实走好创业路。”黄兴亮平静地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