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践行"大国工匠"精神 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华龙网5月19日11时50分讯(蒲思静)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简单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作为重庆职业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也在践行着“工匠精神”:在实施“双主体”“五共同”合作办学机制、打造“两基地、一中心”合作办学载体的基础上,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融传统师徒相授与现代学历教育于一体,实现了“教室和车间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近年来,学校践行“工匠精神”硕果累累:培育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在近三年的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共获得国家级金奖7个、银奖14个、铜奖19个、专项奖1项。
搭建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打造信息共享管理平台
2014年1月,有关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等25家单位携手成立了政行企校合作发展理事会,作为沟通学院“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合作办学体制的议事协商机构,制定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政行企校合作发展理事会章程》,以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探索政、行、企、校协同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目前,政行企校合作发展理事会成员单位从最初的25家发展到了今天的37家。为将人才培养过程落到实处,学校与合作企业确定了“目标共同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即“五共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别组建了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承担校企共同实施专业建设的工作。
为保障校企合作长效运行,在政行企校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出台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16个制度文件,形成了校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框架。
为加强学校与理事会成员单位及入驻基地的企业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设了集校企合作门户网站、合作项目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网络教学实施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共享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政行企校多方实时、透明、无障碍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管理、运行效率。
构筑合作办学载体,探索协同创新新途径
学校以需求为导向,将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口,选在了跟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两个方向,即创意产业和创新创业,并以专业群服务产业群,专业建设融入产业发展,打造基于专业群的行业背景,构筑“两基地、一中心”的合作办学新载体。
2012年,学校与九龙坡区人民政府、相关企业合作共建了“九龙创意产业基地”。2013年,学校与合川区人民政府、相关企业合作共建了“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
通过政行企校深度合作,“两基地”先后入驻企业37家,建构起了集实习实训、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社会培训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同时,学校于2013年在重庆高职院校中第一个成立了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产业与企业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嘉陵江发展研究中心”,并在其下组建了11个研究所(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成立了14个科技创新团队,覆盖了所有骨干专业,涉及工、管、经、艺术等领域。
三年来,基于“两基地、一中心”等校企合作载体,学校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办学思路、体制机制和建设框架,围绕“五共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追踪市场需求,推进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办学活力,扩展办学路径,把学校打造成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区、技术服务和企业孵化的集聚区。
依托“两基地、一中心”,打造合作育人新亮点
学校基于“两基地、一中心”合作办学新载体,开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一方面,开展“筑巢引凤”行动,积极引进企业、企业家进校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实施“借船出海”策略,走进产业园区,进入企业内部,共建“企业学院”。
学校根据某些专业及行业企业的技术特点,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实现了校企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学校现不仅在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内已培育学生工作坊14家,还培养出一批“创客”,分布在重庆市磁器口等知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近三年的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家级金奖7个、银奖14个、铜奖19个、专项奖1项。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进一步反作用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以“两基地、一中心”为载体,现已培育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建设创新创业项目近100个。
近三年,学校以五个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引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两基地先后引入企业项目和开展横向课题75项,国家专利授权28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公开)42项,获取发明专利授权28项,2014年学校专利授权数名列市属高校第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