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调查:近98%的高校志愿者受到校方激励
近年,随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提高。所谓志愿服务,即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计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对来自全国137所高校的320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志愿服务的问卷调查,其中86.88%的受访者都参与过志愿服务。调查还显示,一些高校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采取了激励措施或给予附加价值,近98%高校志愿者受到校方激励。
24.8%的受访者表示一些高校志愿服务存在“功利性、目的性强”等问题
“报名的人多了,竞争力大了,其实也间接提高了志愿服务的质量。”贵州一所高校的赵晓彤直言,贵州地区有较多贫困却很优秀的学生,“如果有补贴,则是锦上添花。”
“坦诚说,除了三下乡和义务支教,贵州很多志愿服务都是有补贴的。”赵晓彤说,“一些同学是冲着钱和加分去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同学是为了锻炼自己和真正的志愿性服务。”活动越大,补贴越多,同时对志愿者选拔的要求也更高。
赵晓彤所在的高校将“优秀志愿者”的评选分为院级、校级、省级。以班级为规模进行评选,没有固定标准,参考重点为志愿服务时长、综合成绩等进行衡量。她曾在大二整个学年参加了一个国际论坛志愿服务、一个大型国际赛事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及校内的小型志愿活动。因她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较多,被评选为“院级优秀志愿者”。
去年,她进一步提交了“校级优秀志愿者”的申请资料,程序更为复杂。因“校级优秀志愿者”不仅要提交材料,后续还要网上投票、事迹展示等,最终才公布名单。
上海一所高校的学生董颖曾在大一暑假期间赴贵州遵义的大山支教。于她而言,志愿服务本身是吸引人的,而她身边也存在被“志愿活动附加的一些东西”吸引过来的同学,“可能期末的综合测评会加分,这个又会涉及奖学金和其他评优评奖,因为加分确实是一个很实际的东西,可以理解。”
河南一所高校公益社团的指导老师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加分等激励措施激发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这种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但是过度了就可能带有功利色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