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要择业了:“我的选择多元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4-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6年就业季来了。与往年“最难就业季”的呼声相比,今年就业市场呈现怎样的新趋势?毕业生择业有何新选择?高校如何应对?带着疑问,记者走访北京、山东等地的招聘会、用人单位及多所高校

根据南斗智库提供的《2016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下简称“报告”)中显示,人才扩张进入慢车道,整体招聘增量收紧,约有1/4的企业计划缩减招聘人数。同时,就业市场还显现出区域不均的特征。

在北京、广州,对人才需求量明显上升、预计增加招聘的企业占比为35%左右,而在二、三线城市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海、深圳的人才流动比率与招聘热度均保持高位,分别为48%、42%。

“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基金/证券、保险、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等行业人才需求依旧强劲,航空/航天、能源/矿产、跨领域经营和电气/电力等行业,人才存量及供给量较多,对人才需求相对放缓。

同时,大中型企业招聘力度趋于收敛,小微初创企业、高科技公司加速活跃。不少高科技企业的雇主受访时反映,人才需求更讲究含金量,高端人才研发人才仍有缺口。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林成涛表示,2016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较去年的新变化体现在:就业行业领域持续拓宽、地域选择更加理性,市场对创新型科技高端人才需求增加,选择高精尖创业的学生比例显著增加。

北京工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刘赵淼介绍,今年直接创业学生的比例较去年增幅显著,本科生增长幅度大于硕士生。直接创业的方向及重点也由“商业模式创新”向“产品科技创新”转变。

在部分毕业生看来,公务员、国企等所谓的“铁饭碗”是父母一辈的选择,对自己来说,不太在乎岗位身份的“象征意义”,更多人相信“技术、实力为王”。

以“95后”为主的毕业生群体,其职业选择显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部分学生列出的“待面试清单”中,记者发现既有外企、国企,也有初创公司、各类互联网服务平台。

“今年我已投递29份简历。虽然家长还是希望我去科研院所、国企及事业单位,但是我更倾向于一家位于海淀区、从事数据挖掘的初创公司,选择原因是特别认可由业界大牛组成的创始人团队,和自由、人性化却井然有序的管理氛围。户口倒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应届生李亦炜说。

宁林凯等多位受访毕业生称,“接受面试也是一个观察雇方的过程,选择中还要考虑与企业文化、氛围,甚至雇主气场合不合。”

“大学生就业问题说到底是人才培养的结构错位与质量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专业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出现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

熊丙奇建议,赋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互动,打破垄断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高校结合定位发挥办学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培养多层次、差异化人才。

“我们未来将更加重视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职业指导工作,也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国际化,支持学生‘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林成涛说。(记者张漫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