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才自杀引思考 抑郁症药治还是“心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西安18岁的高三学生林嘉文被称为“史学奇才”少年。2月24日有媒体报道,林嘉文因抑郁症跳楼自杀身亡,令人扼腕。如此年轻有为何以患上抑郁症?抑郁症究竟如何治疗?有没有治愈的可能?记者就此专访在这一领域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苏州大学心理学专家王尔东。

药物+心理咨询治疗效果更好

发现自己有抑郁问题时该怎么办?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反对人们去医院进行诊断,感觉这样会给病人贴标签,对于恢复没有什么好处。还有一种观点指出,精神科医生觉得心理咨询没什么用。”王尔东介绍。

王尔东认为,首先,出现抑郁状态和得了抑郁症这是两回事。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抑郁状态,但是抑郁症实际上是不容易形成的。如果的确存在严重的抑郁问题的话,应该采用“药物+心理咨询(治疗)”的方式应对。一方面,抑郁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应该到医院的精神科就诊。长期处于抑郁状态,自杀率的确比较高。服药能很快调节状态改善病状,而且速度比较快。但是,大量的抑郁症是由心理问题引发,服药不一定能解决心理根源问题,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和治疗。

王尔东指出,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药物与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这样的疗效更好。当然,他认为,即便出现相同的抑郁症状,但是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和难度也有所不同。他在某电视栏目中曾做过一档节目,有一位母亲因为孩子在酒吧见义勇为却被歹徒刺死,导致她产生严重的抑郁症状。在6年的时间里,这位母亲常常以泪洗面,不愿见人,也有自杀的想法和行动,常常感到手脚冰凉,即使蒸桑拿也不出汗。王尔东通过心理剧的方式,对她进行了3个小时的干预,使她的症状大大缓解,手脚变得暖和了,身上也开始出汗了,情绪也稳定了,社会功能恢复正常,再也没有出现自杀的想法。

“我相当于给这位母亲做了哀伤辅导,修通了她与孩子之间的链接。”王尔东说,因为这位母亲人格基础好,家庭关系也不错,所以缓解抑郁症状就比较容易。

不过,有些青少年抑郁原因在于,其父母从小的教养方式是暴力和压制性的,这种情况治疗起来就比较难,因为人格层面出现了问题。

在心理姿态上保持对孩子的尊重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提出“百病皆生于郁”,情绪一旦被压抑,就会产生伤害,比较好的舒缓方式就是表达和宣泄,比如运动就是一种身体宣泄。

“有一些孩子很喜欢看书,但是不怎么运动,不运动容易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身心问题。”王尔东说。

在学校,外向的孩子更招老师喜欢,内向的孩子很容易被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内向的孩子性格形成原因可能与其家庭氛围有关,内向的孩子更压抑,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老师应如何尊重内向的孩子?

“例如幼儿园的孩子与老师身高有差距,视觉上就会存在高度差,因此交流的时候,最好以眼睛为标准处于同一高度。”王尔东说。

王尔东给老师支招,老师可以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这样孩子不会因为眼神的高度差,承受心理压力。

王尔东认为,这是在肢体语言上对孩子保持尊重。老师从心理姿态上也应尊重孩子,比如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对孩子讲太多大道理,更要谨慎使用教训口吻与孩子说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老师把自己的人格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尽量不带个人情绪,平和地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更多表达,以此减缓焦虑情绪。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来说,6岁之前对于人格的形成很关键,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基本处于这个年龄段,老师和家长应该多尊重孩子。不过,除了专业人士之外,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并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王尔东说。

心理咨询的作用就是在潜意识上工作

“有的人有抑郁倾向,内心很痛苦,但是周围人却察觉不到,总觉得他们状态挺好。”王尔东建议,作为个体而言,一定要相信专业力量可以提供帮助,千万不能死扛。抑郁症的自杀风险很高,应尽快接受帮助。

王尔东说:“我遇到很多来访者,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甚至专业理论了解很深,但是对于缓解他们的病情帮助不大。”

王尔东认为,问题出现在潜意识层面,可是单纯地学习只能在意识层面,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上,对来访者的干预有不同流派,但目的都是为了进入潜意识层面进行疗愈,算是殊途同归。

“很多人总是觉得心理咨询就是聊天,收费还这么贵。”王尔东说。

王尔东认为,事实上,心理咨询就是进入潜意识层面进行工作,这是一般的聊天所不能替代的。当然,专业的咨询师必须要经过良好的训练,首先自身在人格上没有问题,才能给别人治疗。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心理问题,作为专业人员,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让自己的焦虑感越来越低。同时也要提高共情的能力,能体会到对方的情绪。”他说,心理咨询师需要经历个人成长,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他们需要找专业人士进行大量的心理治疗,尽可能把自身的问题处理干净。

作为心理咨询师,王尔东提出建议,青少年长期出现心理问题,作为自身和家长也没必要“扛着”,应该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治疗)师的帮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