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在唐代成为成熟节日核心精神是“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2-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6年2月20日,随着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临近,大批市民和游客涌进南京夫子庙景区,观秦淮花灯、赏明清科举文化。图为游客参观夫子庙灯展。李珂摄

至唐代成为成熟节日核心精神是“闹”

一般来说,元宵节亦即过去的上元节,从汉代起已有雏形,但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节日则是在唐朝。高巍表示,在这之前,我们现在过的元宵节还只是叫做“正月十五”或者“元夕”,即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亮最圆、最亮的夜晚。

“唐朝时,中国文化发展达到一个高峰,在这个时候,元宵节灯会也出现了,就连皇帝也会参与其中。”高巍告诉记者,当时皇宫里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制作宫灯。

随着农耕社会中,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商家们也开始主动参与进来,将观灯、放烟花当作促销手段,元宵节的各式习俗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丰富、完善、发展。高巍说,元宵节的精神核心就是“闹”,“跟中国其他一些家庭性传统节日不同,元宵节是全社会参与的,具有‘狂欢’性质”。

“从这个角度来说,元宵节是一个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甚至乞丐都可以参与的节日。其实,任何一个民俗节日的起源,一定是源于生产生活需要,很多相关传说倒基本都是后来不断丰富进去的。”高巍表示。


资料图2015年3月4日晚上,民众在河南省淮阳县民俗庙会灯展上欣赏花灯。元宵节前夕,河南各地花样别致的灯展吸引了众多游人观赏,花灯造型多样,题材内容丰富,有反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制作灯,有再现历史文化成语故事灯,有表现时代主旋律的造型灯,有活泼可爱的生肖及动画造型灯,还有寄托着中国梦的美好祝愿的造型灯,或朴拙,或灵动,或大气,或精致,璀璨夺目,美不胜收。中新社发杨正华摄习俗:划旱船扭秧歌古代大家闺秀亦可出门观灯

正如高巍所说,过去在元宵节前后,人们纵情狂欢,历年来衍生出不少颇具趣味性的习俗:文雅一些的有猜灯谜、观灯会;热闹一些的有扭秧歌、划旱船,不一而足。高巍介绍,过去甚至有“纵偷”的说法,“倒不是鼓励偷盗、危害社会,而是希望大家能无拘无束放开自己,愉悦身心,这与春天‘生发’的特点有关”。

“旧时,在元宵节晚上,大家闺秀们也可以走出房门观灯,即使在礼教森严的宋朝依旧如此。”高巍说,宋朝的城市文化发展的更为繁荣,后世好多习俗基本都是在那时定型并延续下来。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高巍认为,过去老百姓猜的灯谜并不像后来那么复杂,“不是现在一些文人那些加了好多典故之类的形式,否则如果普通百姓不能参与进去,这样的习俗也不会延续至今”。

此外,在局部地区还有“迎紫姑”的习俗。高巍说,“紫姑”即厕神,有一种说法认为紫姑是后来被做成人彘并丢进厕所的戚夫人,“但这个习俗只在某些地区有,不是全民都会做的事情”。

“至于划旱船、扭秧歌,则是南北方‘通用’的元宵民俗,就是体现出一个‘闹’字,才有喜庆气氛。”高巍进一步解释道。(上官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