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应转向实践逻辑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地方师范院校纷纷通过合并、转型、升格,变成综合性院校。师范教育吸引力越来越低,改名后的院校不断减少师范生招生比例,甚至停招规模小、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把更多精力和资源用于发展和建设非师范专业。一时间,师范院校从人人追求的 香饽饽 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 鸡肋 。
师范院校要谋求发展,需要不断从所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在过去很长时期内,我国师范院校一直采用的是统包统配的管理机制,师范院校的资源由国家负责提供,学生的就业和分配也是国家统一安排。因此,师范院校获得了支持自身组织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从而坚持师范教育不放松。
而现如今,国家对师范院校的优惠政策取消后,师范院校需要与其他所有综合性大学竞争获取组织发展所需的资源。一方面,师范院校既需要从政府获取办学资金,因为我国公立高校办学经费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另一方面,师范院校还需从政府争取更多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研究项目等学术资源。师范院校只有保证自身获得源源不断的这些资源,方能保证自身组织的生存及进一步发展。然而,这些资源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多是有利于综合性大学,因为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学科和人才培养类别更有利于争取到高一级的人才培养学位、更大额度的资金支持项目。因此,师范院校不得已大力发展更多有利于争取资源和项目的非师范专业。同时,由于近年来师范生就业前景不佳,师范院校对师范教育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
由此看来,要进一步提升师范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式,改变现行单一的高等教育评估标准,突出高校办学的质量、特色和贡献,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五位一体 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师范教育的地位,使师范教育办学主体能够获得组织发展所必需的财力、文化、社会合法性等资源。
获取外部资源固然重要,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实力才是铁饭碗。师范教育办学主体亟须进行组织内部变革,增强自身实力:一是突出教师培养实践逻辑,改变过去学科导向的学理逻辑,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设置培养专业、类别、层次和规模;二是切实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培养院校、政府和基层学校之间的联动机制,使师范毕业生能够满足地方教育改革需求,并能引领地方教育优质发展;三是彰显教师培养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依据新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培养方案,注重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专业素质的培养和积淀。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报告:超九成未成年人上网时遇到不良信息侵扰
下一篇:借外力练内功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