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日制私塾探秘:读经典作揖礼 学中医养生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乡曲阜开设私塾,提倡因材施教,成为万世师表。古代的私塾,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西学东渐,近代教育兴起,私塾逐渐式微。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复苏,全国各地又陆续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私塾。
一群人想以不同的方式来读书,一群人想以不一样的方式来教书。他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在实践自己的理想时,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私塾能浇灌出怎样的花朵?近日,探访了位于广州乡村的南华书院,这是一家以国学教育为基础,以中医教育为特色的私塾,目前有4~14岁的28名孩子在那里接受全日制的教育。
南华书院位于增市区瓜岭村,这里曾经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瓜洲小学”的学堂。2011年,广州的一群国学爱好者发现了这个地方,建起书院。
人生拐弯处的相逢
李天彤是目前南华书院的副理事长,也是一名国学爱好者。她曾在政府机构工作,后来下海从事广告业,正当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她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难道活着就是为了赚钱吗?”
2007年,她追随知名学者冯学成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多名同学打算一起办少儿国学堂。于是他们来到了瓜岭村。
李天彤向记者讲述了办学之初异常艰辛的过程。当时,瓜洲小学废弃近三年,房屋已是危楼,南华书院的几名校董出资200万元将其修葺一新。
创办初期,由于耗费巨大,资金紧张,最困难的时候学校的女老师要一起做传统手工艺品,如中草药香囊等义卖来补贴办学费用。
在这里读书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是创立者自己的或亲戚的孩子,也有教职工的孩子,全日制的学生,每个月收费3500元,教职工的孩子收费则相对优惠。李天彤说,由于学生不多,3500元的收费可以说是入不敷出。不过,他们自己也表示,办学本来就不是为了挣钱,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先争取收支平衡。
周而复始读经典
一名女学生向记者展示了怎样向孔子行礼,她身体肃立,双手合抱于前,掌心对着自己,分三次向孔子鞠躬,分别鞠躬30度、60度和90度。学生们每天都要进行10分钟的晨礼。
这里的学生们见到记者,大多会主动鞠躬问好,越小的孩子,会越主动打招呼。课间休息时,他们也像公立学校的孩子一样蹦蹦跳跳,打打闹闹,并无二样。
读经是这里的孩子必不可少的功课。根据南华书院这学期学生的日程表,上午的时间,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读诵经典。
王蒙恩(化名)自南华书院创办以来,就一直在这里读书,刚来的时候,她只有5岁,如今已经9岁。当记者问她学习了哪些经典时?她一一列举:“《黄帝内经》、《论语》、《孝经》、《三字经》、《老子》、《药性赋》、《医学三字经》。”
记者请她背诵《论语》,她有一点儿不高兴,撇着嘴说:“又要背了啊。”最后她还是熟练地背出了《论语》第一章。但当记者问她“有朋自远方来”是什么意思时,她说不知道。
这并不奇怪。这里的老师吴越说:“这些经典的东西,孩子们只要背诵,自然就会知道其中的含义。孩子说不知道什么意思,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她只是无法表达出来,其实心里是清楚的。”
如何真正因材施教?
吴越负责整个南华书院的课程设计,他将教学分为九大板块:德行、经典、汉语能力、英语、数学、艺术(包括武术、书法、国画、古琴、手工和陶艺)、中医、通识和游学。
把孩子送去读全日制私塾的家长,毕竟是极少数。究竟什么样的孩子会来读私塾?吴越总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超前的学生,体制内的教育无法满足其需求。一个姓杨的孩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今年9岁,父母是生意人,他在广东外国语大学附属外语学校读完一年级后,转入南华书院就读。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转学?他只说:“爸爸妈妈叫我来,我就来了。”吴越说,杨同学属于能力超前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作文、英语都大大超过同龄人,古琴也达到了一定的级别,体制内的教育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还有一类孩子比较偏科,或者不爱读书。有几个被体制内学校认为好动的孩子,也来了这里。吴越说:“有能量才会动。好动,说明他身体里有很多的能量,需要发散出去。有些好动的孩子练习武术,一练三四个小时也不喊累。”
欲培养“精诚大医”
私塾毕业的学生,能找到工作吗?将来如何在社会立足?这是家长最担忧的问题。南华书院理事长闻勇是中医师。他认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传统文化最好以中医为抓手,学好中医,治病见疗效,不用怕找不到工作。
南华书院开设了中医班,7~12岁的孩子,学中医基础,要诵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等。13~15岁的孩子,则进入中医临床班,要懂传统中医四诊、针灸疗方、艾灸疗法、中药学、方剂学、骨伤疗法等,目标是培养医德高尚、医道精神、医术精湛的“精诚大医”,结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从医。
记者旁听了一节养生课,课上有四个学龄前的孩子。一名姓高的女老师给他们讲“食物之性”。高老师让每个孩子说出四种食材,并引导他们联想到这些食材的特性。一问一答间,让孩子们了解节气和食物的关系,比如,为何要“冬吃萝卜夏吃姜”。由于与日常生活贴近,孩子们基本能坐定,津津有味地听完整节课。学校正在筹建一个百草园,让学生参与种植中草药,识百草。
无论将来学什么方向,都要学通识基础知识,数学、识字、英语这些基础课程必不可少,这是南华书院特别强调的。
私塾教育出路在哪?
家长最普遍的担心是,孩子从私塾毕业后,能不能升入大学,能不能融入社会?有家长也担心过孩子的社交问题,毕竟整个学校才几十人。
记者问该家长,孩子将来还准备回去体制内学校读书吗?他说,至少小学期间不会,“即使他以后回去体制内,知识也能衔接上。”
王蒙恩是最笃定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她告诉记者,创办之初,这里只有6个学生,如今其他五人都已回到“体制内”的学校。她用了“体制内”这个词,但当记者问她体制内是什么意思时,她说“不知道”。她没在其他地方上过学,连普通的幼儿园也没上过,她不知道“体制”意味着什么,但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跟别的孩子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来这里上学,是长辈的意思。她顺从,并处之泰然。按照家人的意愿,王蒙恩日后会从事中医行业。
据悉,目前全国各地有3000多家私塾。现代私塾热,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下教育的流弊。几经波折,南华书院于今年年中拿到了法人登记证书,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少儿教育培训等业务。但民办学校有学籍,要接受教育部的统一管理。
“义务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针对的是大多数的人,我们无法取代体制内的教育,但作为体制内教育的补充,我们希望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李天彤说。(记者练情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