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行致远弦歌百年 创新发展“五育融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百年毅行,一路弦歌。2023年,南京市栖霞中学迎来百年华诞。100年前,学校前身栖霞乡村师范开启了教育报国的奋斗历程;100年来,学校矢志不渝,弦歌四野,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回望百年办学历程,学校栉风沐雨,勇毅前行,使“毅行栖中”的教育品牌深入人心。

    深化“毅行教育” 

    弦歌百年今又始

    耐得千锤百炼,才能任重致远。栖霞中学几经风雨,薪火相传,百年勇毅前行。

    在动荡中崛起。1923年,在动荡的时局中,坐落于南京东郊栖霞山麓的栖霞乡村师范(南京市栖霞中学前身,以下简称“栖霞乡师”)应运而生。黄质夫先生追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践行“教学做合一”主张,提出“教育与劳动结合”,以学校为中心建设“栖霞新村”,举办各种社会事业为乡民服务,使“乡村学校化,学校乡村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在战火中续存。学校在军阀混战中一次次毁损,师生一次次动手整修重建。1937年11月,抗日战争中,栖霞乡师被迫疏散,黄质夫校长带领150名师生辗转迁至贵州榕江,创建国立贵州乡村师范,办学经验在黔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1949年,栖霞乡师才回到南京恢复办学。

    在变迁中发展。学校1956年由乡师改为中学,师生“勤”字当头,自立自强。2014年,学校搬迁至栖霞区尧化街道,将“毅行”理念植入校园景观,“毅园”、“毅行楼”、“毅行”浮雕和“枫叶片片红”的目标理念墙,营造出浓郁的“毅行”氛围。学校一路爬坡过坎,于2016年12月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21年6月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在转型中超越。“十三五”以来,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诚勤公毅”校训,遵循“智如日增,勤奋为本”的校风,确立“强其志,勤其身,实其学,优其长”的育人目标和“内涵深厚,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社会满意”的发展目标,形成了鲜明的“毅行教育”办学特色。学校全面推行“笃行管理、景行师道、端行德育、偕行教学、尚行课程、思行科研、雅行环境”七大工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获得南京市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内涵发展奖”“质量优秀奖”“突出贡献奖”等全部8个奖项。

    学科发展创新

    让核心素养落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校以“南京市马一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龙头,建设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全面提高学校发展内驱力。

    建设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引领发展。学校设立六大学科中心:科技学科中心、语文学科中心、外语学科中心、数学学科中心、社会学科中心、体艺学科中心。学科发展创新中心成员有省市学科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科研能手。学科学术带头人制定规划,全面负责,教学骨干承担相关学科的教研、培训等组织管理任务,引领本学科发展。

    加强跨学科融合教研,培育素养。学校举办“教育论坛”,定期开展跨学科的教研,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英语课诗歌翻译引入语文教师指导文学鉴赏,创客制作引入数学教师指导建模,化学课产品制作引入美术教师指导造型设计……跨学科融合的教研新样态,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助力了师生创新学习方式,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学科建设迭代升级,创新发展。物理学科创新教研能鲜明地体现学科的创新发展。物理实验室外墙配置“科技长廊”作为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体验式学习。物理组的教研活动,从坐在备课室里研讨,变成到课程基地研制创新教具;再到师生一起开发DIY趣味实验,并通过项目路演、科学晚会、网络直播、二维码扫码可见等多种方式在省内外传播。破除“唯分数论”,评价学生多元化,学生成长多元化。

    学校大力推进学科发展创新,把新课标、新理念落实到新教学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激发教师带着新思考、踏上新赛道、跑出新成绩。

    通过劳动的教育

    构建“五育融合”体系

    育人方式改革是新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因为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所以南京市栖霞中学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变革育人方式,通过劳动的教育,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

    拓展劳动育人场域,以劳树德。以学校为主导协调家庭和社会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让热爱劳动成为良好家风;组织学生走进田野、走进车间、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开展服务性劳动。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服务社区、回馈社会,不仅在劳动中掌握了技能,还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构建劳动课程体系,以劳增智。学校于2019年创建“江苏省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省级优秀),整体架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体系化,高一“体力劳动+2161劳动”,高二“体力劳动+劳动智造”,高三“体力劳动+职业体验及人生规划”,三个年级不断进阶。课程内容项目化,不断开发学科知识与劳动元素有机融合的劳动“智作”项目化产品。学习方式多元化,学生利用“2161”课程资源库和“互联网+”云平台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全方位提升核心素养。 

    开展农耕劳作实践,健体润心。学校在校内开辟“开心农场”,在校外建有实践基地,作为学生的学农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劳作,出力流汗。全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学生才下课堂,又进农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消除倦怠,减轻压力;在二十四节气的更迭里亲历着孕育、出生、生长、成熟的生命轮回,也感受自己的生命在劳动中抽穗、拔节。

    丰富劳动教育内涵,以劳创美。学校在传统劳动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以项目化制作引导学生创新。物理社团学生在可视化产品制作中体验科学之美,美术社团的金陵折扇传承着非遗艺术之美,创客制作“南京的桥”以崭新的视角发现了乡土之美。从制作到“智”作,再到创造,新型的科技劳动用学科知识改造劳动,使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扬子江流韵,谱写报国弦歌;栖霞山铸魂,赓续育人华章。站在新的起点,南京市栖霞中学将坚守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聚焦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劳动教育为抓手,转变育人方式,努力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一新 张红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