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类定制 岗课融通 动态互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4-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职业院校、浙江交通数字化改革重大场景“浙路智富”项目技术支撑单位,作为培养智慧公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主动适应智慧公路建设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新需求。学校坚持“教融于产、产促进研、寓研于教、工学互为”的工作思想,树立“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衔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融通、专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相协调”的工作理念,聚焦“精施工、擅检测、懂管理、会养护”的新时代路桥人培养目标;依托“校中厂—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共同体,层类定制助力培养类型特色化、岗课融通助力教学内容体系化、动态互融助力技能培养多元化,发挥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效应,促进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有效形成。

    分层分类定制化培养,对接产业发展多样化人才需求

    搭建“厂校合一、跨界协同”的综合育人平台。学校联合交通建设龙头企业驻校工厂共建育人平台,企业长年选派一线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使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施工一线的项目技术岗位与行业科技应用前沿,实现学校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实施职教中高本衔接的分层培养。依托浙江省四年制高职路桥专业试点,通过中高职一体、“中职—本科”单考单招等方式,开展中高本衔接的职教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把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实践应用上、放在知识的开发和应用性知识的转化上,提升育人层次与产业发展的适应度。

    创设统招与定制、国内与国外分类培养途径。实施统招生分岗位技能方向,联合龙头企业浙江交工集团开办“路桥订单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并就服务“一带一路”在海外建立“鲁班学校”达成意向,在东南亚、非洲等地以“鲁班学校”开展学生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的分类培养。

    设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类型及层次。聘请交通建设行业资深专家、职教研究专家与校内专业带头人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因素,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类型及培养层次,实现专业与产业协调发展。

    岗课融通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岗位职业能力发展

    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学校聚焦路桥施工、路桥检测、工程管理、公路养护四大工作岗位,以“厚基础、专技能、拓技术、提能力”为导向,构建通用课程、岗位课程及融通课程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合”协同,驱动课程内容协同创新。以国内首条智慧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建设案例为载体,以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针对专业课程内容实施课程体系整合、职业素质聚合、职业能力耦合、知识动态融合,使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匹配、课程教学目标与智慧公路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支撑。

    实施科产育“三融合”工程。学校建立协同创新成果与学生创新教学融合制度,以科技应用成果反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促进科教融合;将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大师工作室相结合,融技能学习与工匠精神为一体,促进产教融合;将课程思政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系统开展路桥文化、工程法治、劳动光荣等教育,将党史国情、核心价值、时事政治、诚信责任等元素有机融入路桥建设技术知识,促进育教融合。

    产教融合要素多元动态互融,促进校企“双育人”工作深度实践

    建立动态互融体系,提升产教匹配性。形成校企设备互享、人员互聘、课程互商、项目互促、能力互助,实现“通用技术+技能方向(施工、检测、养护与管理)”互通,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动态互融体系。

    共建智慧公路产业学院,打造育人新机制。在以智慧公路产业学院为主体的“共商共享、创新发展”长效育人机制下,校企共同商定课程体系,共享技术应用成果,助力产学研协同育人。

    构建生师企联动机制,促进校企共赢。构建“学生顶岗实践—教师入企提升—企业反哺教学”的联动机制,通过学生订单培养、教师访工实践、企业反哺育人等举措,形成校企共赢的教学环境。

    近年来,学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果丰硕,专业入选全国“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教学团队入选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建成以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为引领的国家、省级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5部。

    学校育人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率与用人单位满意率高。学生累计获国家与省部级奖项30多项,获批国家专利16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勇夺全国金奖;学生盛泽韬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毕业生获评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0余人次。

    (吴颖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