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减”有“加”,方能“双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金兵

“双减”政策一出,学生作业负担小了,参加校外培训的负担也小了,直呼盼来了学习的春天,“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随着政策效应的慢慢沉淀,也不免有人担心:要“减”容易,但只“减”不“加”吗?

显然不是。该“减”的得坚决减下去,该“加”的得科学地加上来,有“减”有“加”,方能使学校教育回归学校、家庭教育回归家庭,才能重塑教育的绿色生态,营造立德树人的成长环境。

学校的加减法已经开始了,许多校长正在历经加减法的头脑风暴。在减去作业负担的同时,有学校已经在探索实施放学后的“5+2”托管、初中晚自习、校内体育锻炼1小时、课堂增效提质、分层作业等,把减下去的负担、减出来的焦虑转变为轻负高质的举措、科学育人的方式,而不是不负责任地一“减”了之。

不只学校,社会群团等组织也都行动起来,在减法之外主动做加法,服务于家长的需求。笔者亲见杭州城东一菜市场辟出一个房间,为摊主孩子提供写作业的空间,每天逐个摊位询问孩子到场情况。笔者所在小区的物业保安组织在家度暑假的孩子们早上7:30组队跑步锻炼,很受欢迎。杭州上城区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打造“红苗学社”,推出“四点半课堂”、假日小队活动和青少年成长计划等特色服务。社区开展儿童托管教育项目,探索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中心”,这些都是积极的加法行动。

“双减”更是给家长出了一道家庭教育的加减法题目。此情此景下,家庭教育该怎么办?显然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念歪经,暗中或变相把减下去的项目自行加上去,而是要提高教育站位,认真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实现家庭教养方式的转型,走向智慧教育,彻底摆脱简单依赖校外培训机构育分育人的路径。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发布告家长书,“建议家长朋友不妨将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比如阅读的习惯、运动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真正做到“树立科学的育儿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

因此,孩子的作业负担减下去,家长自身学习做好智慧型家长的“负担”得加上来。杭州上城区推行“星级家长执照”,浙江拟在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也都是在为家庭教育转型提供服务支撑,让家长学习亲子沟通、情绪管理、成长规律、身心健康管理等知识,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教育的底层功夫到位了,孩子的学习提质、成长加速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这不是简单地给家长增加负担,而是教育赋能。

“双减”题目已出,需要时间来作答。只要各方协力,共同做好这道加减法,我们坚信,教育内卷大潮定会慢慢退去,良好的教育生态必将正常回归,“双减”必将减出乘法效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