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让音乐课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邹红宇

用说唱的方式打开《关雎》,拿着吉他弹唱《渭城曲》,用戏曲唱腔吟唱《将进酒》……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又不失趣味的场面,经常出现在安吉县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音乐教师胡萍的课堂上。

从教20余年,胡萍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她辅导学生的合唱、舞蹈、校园剧等在各级艺术节上频频获奖,让孩子得到艺术的滋养;她潜心钻研课堂教学,开发了省级精品课程“诗乐”,弘扬传统文化;她成立了“胡萍名师工作室”,精心培育青年教师,以一己之力带动一群人,振兴乡村艺术教育

让农村孩子感受音乐的美

1997年,胡萍从当时的湖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的安吉县港口乡五鹤小学。到学校不久,胡萍便发现这里的学生音乐基础十分薄弱。作为学校的第一个专职音乐教师,胡萍干劲十足,直接揽下全校的音乐教学任务,同时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很快,学生们便被她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吸引。短短几个月间,学生们就从不知道合唱是什么,到能完成4个声部的合唱。

这让胡萍灵机一动:学生们进步这么大,为什么不给他们平台展示呢?于是她和校长商量,能否举办一场面向学生、家长乃至全体村民的元旦文艺会演。活动敲定后,胡萍便带着学生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低年级表演儿歌,胡萍带着学生在课堂上排练;高年级表演合唱,就直接在操场上的黄泥地排练。胡萍还选了个别有才艺的学生,带着他们排练独唱、独舞和电子琴演奏。

“排练一段时间后,我的嗓子特别疼,几乎要哑掉了。”胡萍说,“但那个时候氛围特别好,我一点儿也不感到辛苦,在医生那里配了药以后就继续回去排练。”元旦当天,演出吸引了大量村民前来观看,精彩的节目赢得了一致好评。这以后,元旦文艺会演年年举办,每年都由胡萍全权负责,直至她调离这所山坡上的小学。

“我记得离开那天,很多学生的眼眶都红了。”她感慨道,“现在回忆起来,这段经历是最难忘的,也是最纯粹的。有些学生一直跟我保持联系,逢年过节都会发消息或者打电话来问候。”

在音乐课堂中传承中华文化

2002年,胡萍调入刚成立的安吉实验初中,担任音乐教师。随着对音乐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她发现民族音乐教学逐渐走入困境。很大一个原因是,包括她本人在内的音乐教师们在高校学习时,大量接触的是西方音乐,这和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以至于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学民族音乐。胡萍想到了把古诗文吟诵作为切入点。

“自古诗乐同源,古诗和民族音乐一样都是讲究节奏、情感和意境的。”胡萍解释说,“一开始我是想在课堂上唱一下古诗词、听一下民族音乐,后来才想到把古诗词融入音乐学习。”于是,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和精心打磨,2019年,胡萍把诗乐教学方法纳入日常音乐教学,推出了省级精品课程“诗乐”。

2019年中秋节前夕,胡萍给学生们上了一节不一样的音乐课:她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描绘月的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诗唱出来。各班还要推选好的作品,参加学校的吟诵表演。听到这个消息,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创作起来:有的用无伴奏合唱表演《春江花月夜》,有的模仿昆曲的唱腔演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的干脆套用流行歌曲的旋律高歌一曲《渡荆门送别》……“这样全开放的课堂唯一的缺点就是收不住。学生们在课上非常兴奋,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过去了,最后只能意犹未尽地离开音乐教室。”胡萍笑着说。

帮助更多音乐教师成长

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让胡萍萌发了传播教育理念的想法。2016年,胡萍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名师工作室。

“除了疫情停课时期,我们工作室每个月都会安排一次结合课堂教学的线下活动。”胡萍告诉记者,“我会安排学员轮流开课,然后大家一起观摩学习,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一节课从开始的创意想法到最后的成果展示,中间可能要经过无数遍打磨。”带着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短短几年间,工作室成绩斐然:5人被评为县教坛新秀,1人被评为县教学能手,4人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节微课获全国三等奖,2门课程被教育部列入“国培计划”培训课程。

目前,“胡萍名师工作室”已经会聚了13名有志于乡村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和近百名线上学员。其中,来自昌硕小学的殷佳雯显得尤为特殊,因为她在初中时期是胡萍音乐课上的课代表。

“初中时我就很喜欢胡老师的音乐课,后来也是在她的鼓励下选择了音乐专业。”2015年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殷佳雯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她说:“胡老师告诉我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学会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要注重课堂的音乐性、人文性等,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