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衢州市柯城区尼山小学 唐湘飞

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德育越来越能凸显其重要性。它为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及责任感教育等于其中,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在词句剖析中渗透德育

词句之中往往隐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剖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有思想性、内涵性的语句内容来对相应的人、事、物进行描述,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可视化、具体化的内容,进而更充分地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人物精神及文章主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潜移默化渗透德育的目的。

比如,在进行《慈母情深》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震耳欲聋”“龟裂”等关键词,体会这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再结合文章的一组排比句“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中的多个“立刻又”,体会母亲为儿子日夜操劳的无私奉献。如此,母爱的伟大便更为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后,通过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妈妈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成长做过些什么,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内容,让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从而更好地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二、在插图观察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局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呈现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大部分插图都包含了德育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课文插图背后的丰富德育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内容,联系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实现预期的德育目标。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就有这样一幅插图:五位战士相互依偎着,站在狼牙山悬崖边,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通过阅读文本,大部分学生已经被五位战士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打动。教师可通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想象:这种情况下,五位战士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让你对他们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在这样的提问引导之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我观点的表达,并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在课上交流。这种代入式的学习体验能让学生对五位战士的奉献精神体会得更为深刻。他们与本文主人公产生了情感共鸣,也充分认识到奉献于社会是一种无比高尚的境界,从而将主人公设为自身学习的榜样,并能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精神力量。

三、在语言训练中渗透德育

语言文字是思想内容的载体,而思想内涵也要靠语言文字进行全面化的表达,两者的关系紧密。在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不能以教师说理为主,而应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品读,将感悟文章蕴含的人文思想融入知识学习与语言训练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情操,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比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构建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师生一同梳理课文的主要事件,概括每个事件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样能更好地掌握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随后,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周恩来。通过相应的练笔活动,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表达出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通过上述方式,在掌握基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的德育教学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能力,也让他们更好地领悟到了文中的思想精髓。

四、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

统编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收录了大量饱含寓意的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等,内容有趣、内涵丰富,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课文中人物的品格魅力和故事本身的情感力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落实德育。

比如,在进行《猎人海力布》的教学时,可以用故事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改编和创造。由此,在全面体现故事情境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融入故事情境。同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的主题思想。如,教师提问:从课文的故事中,大家所获得的最为宝贵的经验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与锻炼,在触动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还学会了一分为二看问题。

综上所述,教材是实施德育的最好资源,课堂是贯彻德育的最好阵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成才”,更能“成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