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与材料互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幼儿园 叶春红

户外游戏持续20分钟后,秩序感渐渐丧失,大部分幼儿开始在沙池追逐,教师无奈提前结束游戏。

自主游戏就是要让幼儿享受选择权,自由选择游戏玩伴、材料、主题和玩法。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听到幼儿“没意思”“不想玩”的评价。

笔者通过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发现游戏的重点在于材料,它是连接幼儿和教师的媒体,能让幼儿萌发对游戏的兴趣,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

一、材料的选择

当教师听到幼儿们说“沙子不好玩”“玩沙工具不够选择”“角色游戏我不喜欢”……应该意识到,幼儿对游戏已经暂时失去兴趣。

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游戏情节无法拓展、游戏运行遇到瓶颈,也有可能是游戏情境让幼儿提不起兴趣。

玩沙到底哪里不好玩?还是玩沙这个项目本身就不好玩?教师与其自寻烦恼,还不如试着把问题交给幼儿。

在组织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梦梦成了主角,只有她觉得玩沙是有趣的,同时绘声绘色地讲她的游戏故事,幼儿们听得很入神。

在梦梦的提议下,教师将下次玩沙活动定名为“沙池科学实验馆”。

教师请幼儿们说说:需要哪些玩沙材料?

“沙池科学实验馆”正式启动后,教师在微信群向家长介绍活动的想法,家长也提供了很多关于收集废旧材料的建议。短短一周,“货物”源源不断,我们收集了很多低结构材料。

二、材料的使用

天乐和琼琼在沙池里挖出了一条小溪,发现水会顺着水渠往低处流。天乐说:“我们要不要再挖长一点,挖一条我们的石梁溪?”

同伴听到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些兴奋,他们很自然地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开挖,一组负责引水。

细心的幼儿已经知道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来推进游戏,琪琪找来奶粉罐做“挖土机”。没过多久,幼儿眼中的“石梁溪”已经完成。引水小组发现管子太短,便找了两根PPV管接起来,顺利地将水引入“石梁溪”中。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不是从外部装进知识,而是应该把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一个新的生长点,逐渐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另外一组幼儿,多次尝试都失败了。思思寻思着:为什么水这么少呢?她突然领悟道:“我知道,我知道,PPV管没有用接头,直接架在上面,水流会从管子里漏出来。”

同组幼儿们顿时觉得有道理。但没有接头怎么办?小米粒灵机一动:“我们把PPV管剖开试试。”在教师的辅助下,幼儿们把PPV管的一侧割破,让水流进去,引水就成功了。

如何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那就应该让幼儿充分和环境、材料、同伴合作。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并没有介入,而是给幼儿机会调整,经历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

幼儿在多次试验中,一定有很多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教师如果马上制止或者否定,幼儿的自信会受到打击,会加深对教师的依赖,甚至以后都不愿意再尝试。

幼儿原有的能力、兴趣、生活经验、性别差异等一定会影响问题解决,幼儿在游戏中,教师不能太在意原有目标和活动要求,要允许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出现差异。幼儿所有的可能性,都是下一次活动的基础。

三、注意事项

一直以来,幼儿习惯于教师教他们怎么玩,怎么使用材料,教师会忘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多领域的。如“沙池科学馆”涉及社会合作、语言沟通、造型设计、手眼协调、小肌肉动作、科学探究等不同方面。目标不能太狭隘,应该是长期的、整体的。

教师投放材料要有目标性,要多元化,要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

在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主导的课程中,教师们逐渐领悟幼儿的关注点,跟随幼儿的步伐,提供越多越好的低结构材料。

通过幼儿实践与教师反思进一步发现,所提供的材料呈现出更多可能,才能实现与幼儿积极互动。

教师还要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在整个“沙池科学实验馆”课程推进中,教师时而是幼儿的玩伴,时而是一位摄影师,时而是一位研究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给予幼儿无形的帮助。

教师愿意陪幼儿一起尝试,也愿意静静下心来思考,分析游戏背后的故事,推进每一个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